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长安、洛阳、罗马……这些古城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故事

2019-04-26 09:41 北京晚报 TF011

古城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绝佳见证者,记录了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兴衰演进的线索。同时,古城也是旅游爱好者探访名单上的必去之所,它们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宝石,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朝圣。

作者:王子蔚


《访古寻城》唐克扬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在《访古寻城:看见的与看不见的历史》一书中,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唐克扬先生绘制了12座知名古城的探访指南,配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与生动的文字解读,其中既有长安、洛阳、元上都、芜湖、奈良等东方古城,也有罗马、庞贝、马丘比丘、塞勒姆等西方古城。作者带领读者穿行于古城遗迹的街巷之中,循着时间的足印,摩挲当下与过往间的裂痕。

什么才是我们所能认知的历史城市?在所见的部分之外,古城还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如果被看见才能证明存在过,那么那些不可见的部分的意义何在?又是否确凿无疑地存在过?被密密封存的记忆,将流传还是终丧失?古城的每一块地砖的下面,是否都有同样深度的历史地层?被密密封存的记忆,将流传还是终丧失?我们来处的“我们”,是否还是同样的我们?

书名中的“看见”与“看不见”大有深意——一座古城,我们旅途探寻的目的,它的传统既显然,又是看不见的。“看见,看不见”的比喻直接来自作者曾经翻译过的一部有关耶路撒冷的书,书中引用了一位小说家的说法,谈到历史城市的两种当代面向。“看不见”的第一层面寓意,是遭到破坏的历史遗迹变得荡然无存;还有一种,是一切被改造得非常彻底,甚至是以“保护”的名义的改造,虽然一切历历在目,但是早已不再是历史应该有的调调了。这本书可以满足那些意欲踏足古城的人的眼睛与心灵的双重需求,见证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城市沧桑,探求历史与现实之间更真实的联系。

细度之下,我们或许能发现当下东西方古城的不同之处。以罗马为例,虽然事实上已经衰落,但罗马一直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并不因其经济地位的下降而被冷落,对于那里遗址的保护和阐释,从“壮游”以来受到了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市19世纪以来不仅中心区的持续挖掘产生了大量的考古发现,而且还有着海量的专业和非专业著作持续出版。唐克扬看来,这样说也许会有点厚此薄彼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说,洛阳、长安,就更不用说元上都了,虽然也有着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整个文化史的广度、深度而言,我们的历史城市的保护,可能暂时还产生不出可以比拟的“软件”。当然,中西遗址物理面貌的显著差异,恐怕也是这些古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在罗马,古典时期的一些建筑物直到现在还在使用,阿尔勒和维罗纳的罗马剧场依然可以举办音乐会,这恐怕是中国遗址不好比拟的。当然,后者的一些微妙的意绪,比如未经现代建设扰乱前的遗址所蕴藉的“文化情绪”,又是外国人不易体会到的。

建筑专业出身的唐克扬会更关注城市不那么可见的一面。所有的关于“结构”,不仅是建筑受力结构,也是组织机构的空间关系,城市的内在机理等等——的训练,往往能够帮助他们考虑城市的全局。对于物质性的敏感使得建筑师像考古学家那样思考问题;了解“建设”过程的知识,可以更自然地将城市看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体。

观察城市的现代性也是作者寻访的意图之一。书中多次提到的“现代性”不是仅仅指现代时期,而是指现代文明试图重新定义历史,并用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去对古代城市量体裁衣的一种姿态。在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我们理解的“现代性”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产物,东方被裹挟着加入其中。唐克扬看来,启蒙时代以来形成了新的世界体系和时间观念,在明确作为标本的“过去”的同时也就建立起了持续进步的观念,时间在此被永远地加速了。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如何保存古城风貌又完善基础设施?明年北京将实施这一规定

佩特拉古城建在峡谷里,最窄处仅2米,却有一个容纳8000人的剧场

134件文物“彩绘”地中海古城:帕埃斯图姆

名城岂能拆掉历史!老城区盲目大拆大建,也会有损居民利益

过年狂欢不打烊!2019中国大同古都灯会1月31日璀璨启幕

北京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 文物腾退仍旧任重道远

密云水库下有座“亚特兰蒂斯” 古城石匣至今泛舟依稀可见

路县遗址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将整体保护并建考古遗址公园

罗布泊发现古城 经鉴定年代为东汉后期至魏晋前期

北京发现汉代古城 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器具四千余件

北京昌平流村镇白羊城村 奇峰林立杨树遍植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