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 文物腾退仍旧任重道远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历史名城,文化遗存丰富。尤其是核心区,文物群如密集的明珠,令人目不暇给。长期以来,北京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特别是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进“老城提升”的当下,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就更迫切,意义就更重大。
老恭亲王府 刘航摄资料图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发改委8日发布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大运河文化带的文物腾退、文保修复、文化设施、生态建设以及历史风貌五方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一些核心地区文物群腾退进入实质性阶段。比如,醇亲王府、庆王府、会贤堂等什刹海周边文物建筑群腾退项目清单、腾退进度计划及腾退后的文物修缮计划已经出炉。
文物腾退、修缮和利用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有一定数量的文物建筑因不合理使用,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比如,京城的王府约有四五十个,有十余处被确定为文保单位。除恭王府对外开放外,其余属于文保单位的王府,一直被机关单位、居民占用,公众难以参观。其中就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孚王府、庆王府、淳亲王府……这些王府都处在城市的显要位置,如今却杂乱如迷宫,安全隐患严重。
据报道,醇亲王府内现在为办公场所,庆王府为部队营地,需要上级单位和各方产权单位协调,远期有望启动腾退。而会贤堂的六户直管公房腾退工作已经于本月初进入实质性阶段。“奖励期将持续到八月底,希望居民们能够尽快签约。”西城区文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旦会贤堂直管公房部门顺利腾退,将对整个建筑的腾退起到积极作用。
难题还需悉心解。腾退讲了很多年,却是“常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如今,已经到了厘清脉络、确定实施路径、进一步落实推进的时刻,要做到不仅“楼梯响”,更要“人下来”。这需要相关各方齐心合力,彻底改变多头管理,分割使用的状态,一步一步把难题化解。经年积累的复杂关系,可以在明确文物腾退的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列出任务清单,把问题一个个解决。另外,以往在文物腾退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这个时候也可以派上大用场。比如,西城区曾探索应用征收条例对粤东新馆、大栅栏护国观音寺进行征收腾退;借助棚改等项目尝试对直管公房通过解危排险、协议腾退的方式实现文物腾退;位于宣西北棚改项目中的沈家本故居,成功实践了协议腾退的工作路径,实现了完全腾退。
腾退文物古建,不仅对北京古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北京未来的发展格局起着重要作用。文物腾退,是难题,而且不可能有固定的解题方法。只有多方齐心协力,共同探索推进,才能让历史文化的明珠展现出持久的、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