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亮相,增添5G和人脸识别技术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将于2019年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今天上午8时,高峰论坛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就新闻中心的相关筹备工作向媒体进行了详细介绍。
增添5G和人脸识别技术
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高文棋在会上表示,此次高峰论坛注册记者4100余人,其中境外媒体记者1600余人。新闻中心运行时间为4月23日至27日。其中,4月26日早6时至27日晚10时新闻中心将不间断运营。
新闻中心建筑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空间布局规划为综合服务区、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新闻发布区、MCR运行区、文化展示区、运行保障办公区、媒体餐饮和茶歇区8大功能区。
配备广播级公共信号播放设备、专业办公设备设施和总带宽6G全覆盖的高速网络,提供广播电视服务、官方图片服务、会议活动资讯服务等媒体服务,全方位满足媒体工作需求。
新闻中心内设有大小两个新闻发布厅,分别可容纳260名和150名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媒体公共工作区面积2200余平方米,设有记者工位546个。
与两年前的第一届高峰论坛相比,今年的新闻中心增添了时下当红的5G和人脸识别技术。如今新闻中心向国内外媒体提供了千兆到桌面、千兆WIFI接入和千兆5G视频回传三个“千兆”服务,可同时满足中外各路媒体记者及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上网需求。
同时,新闻中心还提供了5G应用展示,在工作中各国媒体记者可以体验到5GWIFI超高速上网带来的便捷。此外,新闻中心还配备最新的人脸识别电子储物柜,无需保留凭条、记录密码,便可方便安全地存取物品。
新闻中心新闻发布组组长田伟在会上表示,大会将给记者提供丰富的信息发布工作。按照计划,明天将有与北京市、云南省、甘肃省、陕西省等相关的9场新闻发布会在新闻中心举办,25日还将有与黑龙江省、重庆市等相关的多场发布会在此发布。
中国风浓郁 丝路景多彩
红门碧瓦的背景映出北京城市剪影,装裱好的中国山水花鸟画“诉说”着非遗的魅力,动画版的《丝路山水地图》展示着各地的风土人情……
今天上午,高峰论坛新闻中心综合管理组副组长汝涛带领记者探访了新闻中心全貌,详细介绍了每个功能区的服务保障功能和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
公共工作区
《丝路山水地图》跃然屏幕
白色桌椅连成10排,其中210个工位配有中英文双语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今天上午,媒体公共工作空间已经陆续有记者前来入座,着手高峰论坛的前期报道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厅东侧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幅载有大量地理信息、描绘丝绸之路风情的画卷。原来,它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丝路山水地图》为蓝本,在静态长卷上叠加动态元素,以多媒体动画形式充分展示画卷风貌,通过高科技动态展现,重现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和繁华兴盛。
而在工作区的一侧,便是茶歇区,这里有红门碧瓦的背景墙、北京文化摆件,打造出多彩的北京城市剪影。
据介绍,本届高峰论坛新闻中心的多处景观设计均以丝路文化为核心,突出延绵数千年的丝路历史文明及丝路经济文化纽带的地位象征,集中展现丝路繁盛时代及沿线风貌,向世界传播“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扬丝路精神,展现丝绸之路的全新时代内涵。
非遗互动区
自制中国山水画可带回家乡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区,记者看到了4组来自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高峰论坛期间,他们将为媒体记者进行传统国画、兔爷彩绘、软陶工艺制作等表演。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徐立宾刚刚画好一张中国山水画《观瀑图》,又不停歇地绘制起中国花鸟画《梅开五福》。流畅的笔触和点梅的精湛手法,让现场记者们赞叹不已。在大型国际会议的文化展示区担任“互动导师”的角色,于他来说已经不止一次了。
说起这份经历,他向记者表示:“通过这种互动项目,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广泛的弘扬,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一些记者学员的体验也会给我们以新的灵感,对我们创新民族文化很有帮助。”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每一张白色宣纸都已经装裱好,来自世界各地的体验者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绘制喜欢的画面,而后将这幅画带回家乡。
多媒体展示区
合影互动带中外记者走遍神州
新闻中心的多媒体展示区贴心地设置了九类展览展示项目,无需离开新闻中心就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光。
比如,在步入式合影互动区,参会的嘉宾和记者可以通过与背景景象的互动进行照片拍摄合成;合影互动区内,有包括鸟巢、敦煌莫高窟等中国著名标志性建筑作为背景,供与会者自由选择。拍摄出的图片既可以在现场打印留念,也可以通过扫码获得电子版,便于在社交平台分享及收藏。
记者还看到,此次峰会在新闻中心的入口处设立了取阅台,为媒体记者提供《北京概况》、手绘《北京地图》、《魅力北京》画册、北京城市明信片、书签等相关资料及纪念品。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即将开幕
作为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
会带来哪些重要成果?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