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建议,加快推进制造业全价值链环节的智能化改造,让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程功 摄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杨元庆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价值链长、吸纳的就业人数众多、创造的社会价值巨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前的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变,制造业在全球迎来“大洗牌”,“发展中国家正在和我们争夺中低端的制造业,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保护和激励政策,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杨元庆说,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被双向挤压的局面,存在外流的风险。
杨元庆认为,和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制造业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首先,中国制造业整体智能化程度不高,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经踏上了从低成本产品到高端产品的升级之路。然而,由于体量巨大,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差别显著,大部分地区的制造业仍处于机械化向数字化、自动化迈进的阶段,智能化程度不高。其次,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总体不高,质量标准和监督监管体系有待建立完善。杨元庆认为,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年来虽有明显进步,但总体水平不高,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与全球制造业强国相比,产品质量整体上差距较大,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均有差距。质量标准方面,部分行业的技术标准水平低、适用性差,产品标准、检测方法落后;监督监管方面,质量监督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机制尚不健全,监督监管的覆盖面和技术手段不强。第三,中国制造还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本土品牌的支撑,自主品牌建设也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杨元庆建议,应加快推进制造业全价值链环节的智能化改造。他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的主攻方向,也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核心内容,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智能制造不仅是制造环节的智能化,而是要把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企业全价值链的环节都串联起来的全面智能化。”
杨元庆认为,要实现全链条的智能制造,需要抓住两个点:一是数据的智能化,二是数据的网络化。首先要对制造业的业务全链条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其次要通过网络让数据连接起来、流动起来。抓住了数据智能化和数据网络化这两个抓手,企业才能实现全链条的智能化。
杨元庆还建议,应加快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标准,加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检测的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建立健全质量监管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