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鞭春牛”重现建国门古观象台 福袋现场送群众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今天上午,已被列入非遗名录的“鞭春”民俗活动,再次重现建国门古观象台。小巷管家、居民代表和春姑娘不仅一起挥鞭“打春牛”,还从牛肚子中掏出福袋现场分发给群众。
鞭打春牛今天立春。上午10点,建国门街道在古观象台举办第2019立春文化节“风车迎春,鞭打春牛”活动,胡铁湘摄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2月4日11时14分14秒,立春!”在“鞭春”仪式开始前,北京天文馆馆长、古观象台台长朱进首先向大家宣告了今年立春的吉时。
上午10点25分,“鞭春”仪式正式开启。伴随着“迎春牛”的呼唤声,一只脖子上扎着红绸的青色“春牛”亮相,牧童则在“春牛”周围用舞蹈的形式还原古人鞭打春牛的场景。“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因为今年是年尾立春,因此,金牌小巷管家、居民代表与春姑娘站在牛尾处,依次挥动手中装饰有花朵和绸带的枝条鞭,轻轻击打在春牛的身上。鞭牛过后,小牛童从牛肚子中掏出装满杂粮、寓意来年万事顺遂和生活充盈的福袋,高高抛向半空中。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沸腾了,前来参加“鞭春”仪式的居民们跳着笑着,争抢空中的福袋,都想图个吉利。
立春这一天为什么要进行“鞭春”的民俗活动呢?记者了解到,其实,立春的习俗已经有大约3000年的历史了。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诏领地方官员在立春当天举行盛大迎春仪式,地方官员到郊外聚集乡民,组织鞭打土牛,以此劝乡民务本力耕。而建国门地处京城东南方,五行属木,主生发,明清两代时举办的打春及春牛巡游等活动多经过建国门地区。只不过,到了民国时期,政府采取公历,与农历年关系密切的民俗节日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立春日纪念活动也逐渐消失。我国有记录的最后一次迎春仪式是在1911年,距今已经近百年了。2008年立春日,经过民俗专家论证,建国门古观象台下首次恢复了“鞭打春牛”仪式,再现京城绝迹近百年的“鞭春”传统习俗。如今,“鞭春”活动已经被列入了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