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晚记者采访“熊猫慢递”4位写信者:写给未来 见字如面

2018-02-28 11:57 北京晚报 TF008

9年间,“熊猫慢递”用书信传递着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和力量;那些已经寄出的万余封信,还有大量未来将要发出的信件,藏着太多太多的故事。记者采访了4位写信者,他们写给未来的信件中,饱含着爱情、亲情、友情和对家乡的爱……

把胡同故事讲给未来听

收信人:本司胡同 写信人:邵孟君

写信时间:2003年 投递时间:无限期

邵孟君第一次动笔给本司胡同写信,是2003年5月。这封三页纸、上千字的信,写完就被她收进了抽屉,直到2015年“熊猫慢递”在本司胡同收集老居民信件时,她才翻出了这封信。

本司胡同是一条位于东城区灯市东口的普通胡同,这条胡同见证过先辈如何投身工业振兴国家、地下党员如何传递情报,是一条演绎着北京城鲜活历史的胡同,更是生她养她、72年来从未离开的家。但是在2003年,邵孟君亲眼目睹了胡同里一家单位改造和扩建时,对存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破坏的行为,这引发了她对当时旧城改造的思考以及对本司胡同未来的担忧,于是她将无奈和无能为力写进信纸。

在信里,邵孟君从她的父亲邵尚志写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我国的医用纱布绷带完全依赖进口,邵尚志带着家人来到本司胡同45号院,成立了北京爱普敦染织厂,带着五六十位工人,架起四五台织布机,专门为协和医院生产脱脂棉纱布和绷带,解决了当时医院对进口棉纱的依赖。邵孟君现在住的房子,虽然看不到染织厂的痕迹了,房子却还是当年的厂房。

“当时厂里还有两个人是地下党员,借着染织厂为组织传递情报、发展党员、准备纱布枪支。”邵孟君说,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党组织遭叛徒出卖,本司胡同的这个点儿也未能幸免,“当时国民党宪兵从院子里搜出了迎接共产党胜利进城的标语,把我父亲还有当时的几个联络人全抓进了监狱,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他们才跑了出来。”现在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里还展示着当时几个人的合影。

长大之后的邵孟君依然在本司胡同居住,那些发生在胡同里的革命故事和历史事件,让邵孟君认识到,这里不仅是一条胡同,更是一个见证革命、承载历史的胡同。即便随着岁月的流失,随着城市的发展,也是不能消失和遗忘的。“当一些历史遗迹和建筑遭受破坏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难受,就写下了这封信。”

15年过去了,今天的邵孟君回头看看自己写过的这封信,又有了新的感慨。“这些年,政府对旧城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城里的旧房子,不仅得到了保护,还得到了修缮。”十几年来的变化,让邵孟君看到了胡同的希望。“但是这些老胡同的故事被传播得太少了,这些故事应该被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胡同的故事,邵孟君最近又开始拿起了笔,“我要把知道的胡同故事都写在信里寄给未来,让更多的人知晓历史、勿忘历史。”

一年后找到信中“另一半”

收信人:未来的丈夫 写信人:大颖子(网名)

写信时间:2015年 投递时间:2017年

2015年的一天,单身的大颖子突发奇想:“给我未来的另一半写封信吧。”“写完信之后,很多具体的句子记不清了,都是一些设想,我只对一句话印象深刻:我未来的丈夫应该是个温暖的人。”大颖子后来回想,也许那个印象最深的设想就是她在寻爱的路上最能触动自己的“点”。

写好之后,大颖子把这封信留在了“熊猫慢递”,她给这封信设定的投递时间是自己婚礼的当天。“‘熊猫慢递’可以提前改时间,所以我当时的计划是,等我找到了另一半,在举行婚礼前再来找‘熊猫’敲定投递时间。”2016年,大颖子交了男友,吃饭的时候,男方会主动帮她挑鱼刺。“当时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他就是信上那个温暖的人。”
2016年底,大颖子和男友领了结婚证,遗憾的是因为婚礼前工作忙,没来得及找“熊猫慢递”改投递时间,所以选择了他们婚后丈夫的第一个生日,将信投递到了家里。“那天我没在家,我老公自己收到了信。”大颖子说,当天她下班回到家,读完信的老公已经为她买了花。更有意思的是,大颖子的老公把这封信藏了起来,“我写的标准太多,没准他正偷偷按照里面的标准努力实现呢。”

鼓励朋友面对失败重新来过

收信人:闺蜜 写信人:张蓓

写信时间:2015年6月 投递时间:2015年10月

张蓓一个相识了20多年的闺蜜的创业项目失败了,不仅损失了一笔钱,还直接导致了她的失业。“这事儿对她的打击特别大,情绪不好,晚上失眠,借酒消愁。谁劝都听不进去,看着让人着急。”就在那段时间里,张蓓偶然走进“熊猫慢递”,她灵机一动:给闺蜜写一封鼓励的信吧,也许有用。

在张蓓的脑海里,她和闺蜜童年的共同记忆开始慢慢回放,她把这些美好的记忆一句句写在了信纸上,“谁都跌到过,但是人生要向前看,毕竟我们还都年轻。”张蓓还写了很多鼓励发小的话语,1个小时的时间,她很快写下了上千字。为了让这封信变得更加有意义,张蓓将寄信的日期选在闺蜜4个月后的生日当天。

闺蜜生日那天,张蓓正巧在外地出差,“她收到信的当时就给我打了电话,能听得出,她很惊喜。”张蓓说,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收到这样一份形式特殊的礼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就像回到了上学的时候,互相写写小纸条,自己写写日记,用文字和纸张表达着真情实感,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张蓓说,闺蜜收到信之后,似乎那封信给了她更多的力量,她寻找了新的工作,直到现在一直发展得很好。

写下对女儿5年后的期盼

收信人:女儿 写信人:郑斯锘 36岁

写信时间:2014年 投递时间:2019年

郑斯锘有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爷爷奶奶前不久刚刚庆祝了80大寿,全家人聚在一起有70多人好不热闹。“我们客家人特别注重家庭和孩子,所以在这种传统教育的熏陶下,我对我的孩子也有一份特殊的爱。”郑斯锘在2014年给自己的女儿写下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当时,斯锘的女儿才3岁。

坐在“熊猫慢递”里,他想象的是5年后女儿告别自由自在的幼儿时期,当上一名小学生之后的样子。“要善良,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要坚强,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在信中,郑斯锘除了写下对女儿的期盼,也畅想了自己5年后的发展,“其实写给孩子的同时,也是写给自己。”距离收到信件的日子只有一年多,郑斯锘期盼着到时候和女儿一起拆开信件,共同审视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成长。

记者手记

提笔交心 见字如面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发现,很多写信人都会说,给未来写信仿佛有种魔力,只要坐在那里,铺开信纸,拿起笔,心就会立刻安静下来,摒除了外界的干扰,把当时当刻的高兴、悲伤、害怕、担忧,把想说却不敢说的、不知道跟谁说的、想对自己说的,都统统写在信纸上,再投递给未来。那些文字都是经过思考和梳理的。当收到信件的时候,有的人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写过了什么,看着信件惊喜感会油然而生;有的人会与信中的自己对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在,人们需要让自己放慢脚步,寻找温暖,唤回初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熊猫慢递供图

分享到

30多年收藏万份名人书信,从王国维陈寅恪等人手稿里读历史

鲁迅的性格遗传了谁?他的母亲说过这样一番话

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朱自清给亡妻,写而未达的书信留有哪些遗憾?

一封家书:黄炎培卖字助同人

“熊猫慢递”9年寄出万封信 衍生线上产品当年情怀仍在

四合院:融化笔头的文字 穿透现实的隔膜

梁启超钱钟书亲笔书信现身 重温近代文人的“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用书信打开历史 8位明星用声音扮演写信人

去中国人民大学看家书博物馆 纸上的温情再次打动你

城市副中心又一重点工程完工,未来这里将成开放式水景公园

今冬北京山区来了头场雪,超美!

胡同疏通京报馆修缮加快了,未来这里将建成邵飘萍纪念馆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值得期待,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注意了!20日起北京核发电子《北京市居住证》,停发实体居住证

实拍今冬北京山区第一场雪,银装素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