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毛主席设想、周总理关注 新中国北京“第一宫”却是最低调的

2018-01-22 17:57 芝麻匠通讯社 admin

1958年9月5日,北京市政府传达了一份“十万火急”的通知。即中央关于筹备修建“十大建筑”,以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通知。此时距离1959年国庆节,已不足400天时间。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每一个与此有关的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

民族文化宫 张宁/摄

这其中,就包括有新中国“第一宫”之称的——民族文化宫。

“要给少数民族建一个宫”

早在“十万火急”的通知下达前,民族文化宫的设想,就由毛主席提出了。

1951年,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都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来首都参观访问。

建一座民族文化宫,不但可以作为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而且还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同胞活动的中心。

于是,政务院(今国务院)就把筹建民族文化宫的任务,交给了中央民委(今国家民委)。

后来,由于抗美援朝和国家经济形势不稳定等因素,这项计划迟迟未能提到议程上。

《北京日报》对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来京的报道。

1954年,达赖、班禅联袂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毛主席想到,北京还没有一个专门为他们俩修建的住处,又将这一建议提了出来。

于是,时任民委副主任汪峰,决定当即着手筹建民族文化宫。设计方案交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由著名设计师张镈设计。

中央民委要求:要体现出民族特色、要有民族风格。

“用点民族形式,不犯错误”

设计师张镈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中间为高层塔式建筑,两翼对称,平面呈“山”字形,集亭台楼阁于一体的方案。

但这一中国传统“大屋顶”形式的设计方案,迟迟未决。

1958年9月,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将兴建的民族宫模型。 北京日报/高宏摄

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设计师怕大屋顶有“浪费”之嫌。

于是,筹建办公室专门请示周总理。他听完汇报后说:“民族文化宫用点民族形式,不犯错误嘛。”

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后,它的功用也大致确定为三部分:展览馆、餐饮娱乐场所以及礼堂。

1958年4月15日,民族文化宫破土动工。

1958年11月,民族文化宫冬季施工,采用蓄热法正在浇灌混凝土,铺设草帘。 北京日报/王宝琴摄

在建设过程中,周总理始终予以关注。

他亲自审查民族文化宫的设计图纸,并提出将二楼会议厅的地面,由平面改成斜面,让坐在后排的人也能清楚看到前面。

1959年,民族饭店工地机械化施工。 北京日报/高宏摄

在座位设计上,周总理还提出要尽可能更多的利用空间,将原来的500个座位,扩大到800个,增加了容量。

由于时间紧迫,民族文化宫的一砖一瓦,甚至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是国内厂家日夜赶制、专门定做出来的。

民族文化宫工地。北京日报/王一波摄

1959年,汪峰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由于物资及施工力量问题,已经建好的民族文化宫只是一期工程。

毛主席则说:“时间来得及,等明年再建,今年先种上麦子。”

新中国“第一宫”

建成后的民族文化宫,孔雀蓝的琉璃瓦顶和白色的外墙,素雅富丽,成为西长安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央部分的塔式建筑,距地面67米,和当时北京城内的最高建筑物——北海公园的白塔一样高。

1959年6月的民族文化宫和民族饭店。北京日报/王可信摄

毛主席看到新建成的建筑,满意地说:“你们搞的不错”,并亲笔写下“民族文化宫”五个大字。

民族文化宫以别致的造型、独特的民族风格,被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列为“新中国第一宫。”

民族文化宫今貌。张宁/摄

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关于收集民族文化宫所需展品和图书的通知。

国家民委还致函文化部,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关少数民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解放后少数民族献给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礼品调拨给民族文化宫。

由此一来,民族文化宫征集到少数民族文物5万余件,以及24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汉文书籍60余万册。

阅览室。张宁/摄

民族文化宫的大剧院,对当时的北京人而言,简直是艺术的殿堂。

这里不仅上演各种民族演出,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都曾在此演出。

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张宁/摄

1979年春天,法国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和他的12名模特,在民族文化宫临时搭起的“T”台上,上演了一场时装秀。

民族文化宫的时装秀。北晚新视觉图

这是新中国第一场时装表演,挑战了中国人“保守”的审美观念。

周总理起名:民族饭店

在民族文化宫西侧,是与其同时期建起的民族饭店。

民族饭店今貌。张宁/摄

由于它的位置在西长安街,起初叫“长安饭店”。

饭店的地址,是周恩来与市领导在长安街转了好几圈亲自选定的。

1959年初,周总理在审查人民大会堂模型时,仔细看了挂在墙上的长安饭店图纸。

他一番思索后对市领导说,长安这个名字不错,但它紧挨着民族文化宫,建成后又要接待全国少数民族代表,我看叫民族饭店比较合适。

于是,长安饭店改名民族饭店。

1959年9月5日,民族饭店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48.8米的高度,在当时成为长安街上一个显眼的标志。

刚刚建成的民族文化宫。北京日报高宏、王一波/摄

民族饭店与北京、前门、新侨、和平、六国、西苑、香山并列号称为京城的“八大饭店”,属于事业单位,不是谁都能住的。

它主要负责中央和北京市的会议接待任务,要是外地客人,得拿着省市自治区开的介绍信,到市政府饭店办公室换信,才能进民族饭店的门。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接待大量美国人,政治性强、质量要求高和服务对象复杂的接待任务特点也让民族饭店接受了一次考验。

1984年,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夜景。张风/摄

据当时在民族饭店执勤的郭连江回忆:当时专门从仪仗队抽调了一部分仪仗兵,在民族饭店为尼克松的随行人员和新闻记者站岗执勤。

同年年底,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代表团,再度选择了民族饭店。

如今,长安街沿线不断变迁,曾经高大的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已不再显眼。

但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背后的传奇故事,仍旧是北京人心中不变的“地标”。

 

来源:微信公众号 芝麻匠通讯社

分享到

大量珍贵镜头首播!《周恩来和中共隐蔽战线》还有许多历史权威披露

北京来了紧急任务,一次“邂逅”,放牛青年变身“总理高翻”

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21周年,《西花厅故事》被搬上舞台

密云水库修建史:周总理亲自视察规划 清华学生力排众议担设计重任

周总理亲点美味斋菜馆进京 这家上海菜有何独到之处?

周总理逝世42周年 :这盛世,可否如您所愿!

刘劲首导《周总理回延安》 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

揭秘为何不让周总理接班?毛主席做了这个神秘动作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