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成长文化站

腹有鳞甲的“反骨仔” “重庆王”李严落马始末

2017-11-01 09:52 成长的文化站 admin

2017年11月1日讯,嘉陵江一路向南,劈山开路,气势磅礴,在几次大拐弯后,于一座山城之间注入更为宽广的长江。两江相遇之处,让这座城市在地图上呈现出一个尖头翘起的舌头形状,它在今日叫重庆,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代,叫江州,为巴郡治所。

重庆奉节白帝城内刘备托孤塑像,右侧半甲半袍者为李严。

蜀汉建兴四年(226)到建兴九年(231),李严在江州主政达六年之久,在此之前,他是刘备托孤重臣,蜀汉政界自诸葛亮以下的二号人物,然而事情就是在这六年内,悄悄发生了变化。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于白帝城病危,传诸葛亮自成都赶来受托孤遗诏。风尘仆仆的诸葛亮推门而入,便察觉了一丝不安。因为他原以为自己是唯一的托孤重臣,没想到刘备病榻边已经跪着一个人——时任尚书令的李严。

尚书令权力的变迁,是两汉政治的一个特有的观测线索。在汉武帝之前,尚书令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公务文书的令史,相当于现在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室主任、机要秘书,但随着汉武帝抑制相权,内朝的权力被扩大,尚书令地位逐渐提升,到了汉成帝时,尚书台分曹治事,“六部”雏形渐成,尚书令遂成为对皇帝负责,总辖各曹的行政首脑,类似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在东汉,尚书令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皇帝面前享有“三独坐”的待遇。而名义上的百官揆首“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反而成为荣誉职位,并无实权。

直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朝已废弃二百年的丞相一职又恢复在自己身上,丞相与尚书令并存,这就出现了一个潜在的冲突,谁为朝政老大?

在当时的曹操政权,这个问题还不甚突出,曹操长期在外征讨,尚书令在朝中统领百官,二者并无职权冲突。汉末最后的两位尚书令荀彧、华歆,也皆为曹操之臣僚。

刘备于蜀汉建国,政治制度几乎全部承袭东汉旧制。刘备与曹操是死对头,他曾经自我吹嘘说,自己行事只要与曹操反着来,都能取得成功。但在恢复丞相之职这方面,刘备却是紧随了曹操的脚步。曹丕称帝后为表达对父亲的致敬不再设丞相,而隔年刘备称帝,却在蜀汉恢复了丞相之位,授予诸葛亮,因此在蜀汉政坛,出现了丞相与尚书令并存的情况,冲突随即而来。

蜀汉首任尚书令是法正,法正辅佐刘备成功占据益州,并从曹操手中抢来汉中,斩杀曹操爱将夏侯渊,他作为刘备谋主时,“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地位在诸葛亮之上。

法正死后是刘巴,刘巴早年在荆州,对刘备各种不服,别的荆州人士都依附刘备,刘巴却向曹操效忠。后来刘巴勉强入了刘备属下,架子依旧很大,张飞曾经登门拜访,有心结交,刘巴反而将张飞羞辱了一番:“大丈夫结交四海英雄,怎能跟一个当兵的对话?”

刘巴死于刘备东征期间,李严接任尚书令,“东州人”实现三连庄。

东州是一个政治概念。东州人,指的是自刘焉、刘璋父子统治益州时,由南阳、三辅等地进入巴蜀的客居人士。因为相对于益州而言,这些外来者都是自东面而来,故得名。他们在益州的身份相当尴尬,对于益州本土人士而言,他们是外来者、征服者,而在刘备带领的荆州人入主益州后,他们又成了被征服者、投降者。东州人与荆州人的矛盾,贯穿了蜀汉政权始终,集中表现在诸葛亮与李严的冲突上。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跟刘巴一样也是从荆州流入益州的,在绵竹之战中临阵倒戈,加入刘备阵营。李严兼具政才与军才,刘备自领益州牧后,李严担任犍为郡太守,把守着成都的南大门。建安二十三年(218),郪县盗贼马秦、高胜作乱,不久越巂夷帅高定又率军入侵新道县,当时刘备率大军北征汉中,无暇南顾,李严仅率五千人就将两起叛乱全部平定。更值得一提的是,郪县位于广汉郡、新道县位于越巂郡,都不在李严犍为郡的辖区境内,本不属他的职责。但李严两次积极跨境平叛,显然是希望好好表现一把,上进心很强。

李严在军事上的才能果然被刘备看中,加封他为辅汉将军,并使其援助孟达、刘封攻略“东三郡”。李严的尚书令之职,是刘备退居白帝城时亲招他到御前封赐的,李严至少比诸葛亮早两个月到达刘备身边。

说刘备白帝城托孤,“文托诸葛亮,武托李严”,这是没错的。刘备遗诏“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统内外军事,就是蜀汉内廷外朝的所有军队全部由李严统帅,留镇永安,则是因为当时蜀吴仍处于敌对状态,永安是对吴最前线,也是重兵集结之地。

刘备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安排?浅层次来看,平衡荆州派与东州派,避免诸葛亮权势过大;深层次来看,蜀军新败,外有强敌,内有叛乱,亟需具备丰富治军经验之人来统领军队。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刘封、霍峻、孟达、黄权,或死或叛,一时竟然朝中无将。而诸葛亮和赵云,此前几无独立带兵经历,不可能委以军权,反倒是取得过两次平叛胜利的李严更能博得刘备的信任。

李严由一郡之守被火速提拔为全军总司令,这和孙权对陆逊的提拔如出一辙,看来夷陵大败的确给刘备上了生动的一课。

于是在后主刘禅登基时,李严既是与丞相职权存在冲突的尚书令(内政主管),又是留镇永安的军事主管中都护,诸葛亮的地位受到了全面的挑战,东州派又压过了荆州派一头。

然而,刘备的托孤遗诏是暗藏玄机的,他让李严留镇永安,这是非常时期的战备考虑,但并没有说留屯多久。随着蜀吴重归盟好,李严在永安的军事价值一下就被削弱了,而诸葛亮则拥有一项足以翻盘的法宝,那就是——在皇帝身旁。

诸葛亮在刘禅登基后,先是获得了开府治事的权力,可以设立自己的属官,不久又领益州牧,垄断了察举,拿下了人事大权,再加上此前接替张飞的司隶校尉(监察权),一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如果说促成与东吴的盟好是削弱李严军权的重要一步,那么诸葛亮亲征南中就是从李严手上夺回军权的更为关键一步。南中叛乱于益州政权为司空见惯之事,并没有严重到需要一国之丞相亲征。即便需要,李严既是名正言顺的军事总管,又是对南中夷人有过胜利战绩的将领,显然是更合适的统帅。但诸葛亮执意亲自出征。

当时有一个叫王连的东州派官员,当面劝谏诸葛亮,认为南中是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应该亲自冒险远征。但诸葛亮的反应很微妙——“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看到这我都笑场了,一个常年搞后勤工作、从未独立领兵上阵的文臣,居然觉得所有将领的军事才能都不及他,这是哪里来的蜜汁自信!这“诸将”之中,显然包括李严。

诸葛亮南征归来,进而北屯汉中筹备北伐,标志着诸葛亮已经完全掌握军权,李严却空有名号,实则无所作为。

李严的苦闷,从他给老朋友孟达的劝降信中就能看出:“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全信应该很长,陈寿独将这一句录入史书,耐人寻味。“思得良伴”四字的背后,就是李严对自己命运的忧虑。在权力空间被诸葛亮分割挤压殆尽时,他甚至寄希望于孟达返国襄助,壮大东州派在蜀汉政权的地位。

建兴四年,诸葛亮北出汉中准备北伐,李严移屯山城江州,开始了其“重庆王”的生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李严做了两件事情,加剧了他与诸葛亮的矛盾。

其一是李严曾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劝他加九锡,进爵称王。显而易见,李严的劝进并非善意,而是充满恶意。就如同有人对你说“你咋不上天呢”,他的意思显然不是建议你去到天上看看,而是讽刺你太嘚瑟了。

以丞相身份加九锡、称王,这就是曹操篡汉的前奏啊,这对于忠臣人设的诸葛亮当然是莫大的侮辱。但我国政治斗争的基本规律是,台面下刀光剑影,台面上仍要一团和气,诸葛亮巧妙地回答:

“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方宠齐、晋,坐自贵大”说的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典故,说的都是权臣篡位为君,这就直接点出了李严置其于不义的险恶用心。然后又说:“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如果灭了魏国,就算是十锡都能接受,何况九锡呢?这算是幽了一默,李严毫无脾气。

其二是李严自永安移屯江州后,提出了一个设想,将益州东部的五个郡分设为巴州,自己担任巴州刺史。随后在建兴八年(230),因魏国三路进犯,诸葛亮命李严调兵两万人赴汉中支援,李严见了诸葛亮,却主动说起了司马懿开府的事情。一个州刺史,一个开府,都是诸葛亮有而李严没有的,前者掌察举权,后者可以征辟属官,这表明李严非常渴望在人事大权上与诸葛亮平起平坐,至少分一杯羹。

对了,大约就是这一时期,李严改了名,易“严”为”平“。古人无故不会改名,李严之名又没有冲任何皇家忌讳,这个“平”字,会不会是想要与诸葛亮平分秋色的意思呢?为了前后连贯,我们在本书中统以李严相称。

无论是巴州刺史还是开府治事,李严的诉求都未能得逞,这两件事后来都成为诸葛亮上书后主弹劾李严的罪状。

而更令诸葛亮担心的是,谋求权力失败的李严,会不会对蜀汉失去忠心,进而拥兵自立,甚至做出叛国之举呢?毕竟,已经有孟达作为前车之鉴了,而此时李严主掌益州东部军政大权,比当年孟达的地盘和军队要多得多,一旦他负气投魏或投吴,对于蜀汉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建兴七年(229),尚书令陈震出使吴国,参加孙权登基大典。陈震是荆州派人士,又与李严同为南阳人,有乡党之谊,可谓比较了解。临行前,他让诸葛亮警惕李严,说李严“腹有鳞甲”。

这个词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鳞甲是士兵的身上的装备,代指军权。“腹有鳞甲”就是说李严这个人有发动军事政变的可能。诸葛亮随即写信告知了留守成都的蒋琬、董允:

“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

好,腹有鳞甲我们惹不起,但更需要提防的是,李严可能会搞出“苏、张之事”!苏、张,就是战国纵横家苏秦、张仪,以高超的外交手段在列国之间纵横捭阖。这句话显然是在说,李严不仅反迹已现,更有可能借助他外镇边境的优势,与魏国和吴国进行秘密外交,彼此勾连。一旦如此,蜀汉便万劫不复,这让诸葛亮终于下定决心,对李严动手。

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由李严在后方总督粮草运输。由于连日大雨滂沱,粮车无法按时赶到,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带来李严的书信,希望诸葛亮班师。但当诸葛亮班师回朝后,李严却惊讶道:“军粮还很充足啊,你怎么撤退了?”他还向后主上书,认为诸葛亮退军是为了诱敌。诸葛亮把李严前后的手书信件拿到后主面前一比对,谎言不攻自破。诸葛亮于是联合朝臣上表弹劾李严。在诸葛亮的联名信中,把李严描绘成罪大恶极的国之巨奸:

“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

最终,李严免官解职,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这件事现在看起来疑点重重,李严骗诸葛亮班师的目的是什么?他在后主面前编瞎话的目的又是什么?李严前后所言都有手书为证物在诸葛亮手上,作为这么多年的官场老油条,会这么愚蠢吗?参军狐忠,即后来成为蜀汉著名将领的马忠,在这件事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他是诸葛亮派到李严身边的卧底吗?

以上种种,我们无法解释,只能猜测。无论如何,李严在建兴九年的倒台,标志着东州派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势力在蜀汉走向式微。

李严被废黜后,仍期待有一天能被朝廷重新启用,直到听到诸葛亮的死讯,意识到他再无重返政坛的可能,发病身死。

参考材料:

《三国志》【晋】陈寿 著 【刘宋】裴松之 注

《华阳国志》【晋】常璩 著

本文节选改写自《冠盖三国——88个家族的政治博弈与兴亡衰替》(暂定名),本书为成长创作的通俗历史读物,从家族的角度重新解读三国,计划于2018年初上市。欲了解本书详情及更多试读篇章,请关注“成长的文化站”(chengzhangcuc)后点击下方菜单左侧的“写·江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长的文化站”,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成长的文化站

分享到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马超“无情”,因为胃病?

曹操该不该杀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是谁?麻沸散为何失传?

“三国”故事广为流传,中日文化分别如何解读关羽这一角色?

张飞的蛇矛真的存在吗?162件文物齐聚日本,再现三国细节

水镜先生曾经骑在桑树上给庞统讲学,他们谈了些什么?

张艺谋《影》引发"三国"热议 东吴哪位“都督”才略胆识最高?

《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带你重新认识“家族的三国”

关羽是“侯”不是“候” 老北京到底有多少关帝庙?

《列族的纷争》重新梳理《三国志》 还原东汉末年历史真容

三国地理课:“驻马店袁绍”“石家庄赵云”的说法靠谱吗?

没有人爱的张杨:待人真诚为何却屡遭背叛最终惨死?

没有人爱的张杨:待人真诚为何却屡遭背叛最终惨死?

长坂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刘备的连环阴谋得逞了!

三国里出现的八条狗 原来日本以前有个“狗奴国”

刘备的皇叔身份是真是假?揭秘三国史上最大阴谋

二战题材书籍推荐:“十月革命”攻占冬宫只死了六个人

诸葛亮北伐成功会不会杀刘禅篡位?丞相心里苦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