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京呈

走进京城最后一家修笔店 穿越回那个用钢笔写信的年代

2017-02-08 08:44 京呈 TF005

2017年2月8日讯,寸土寸金的东四南大街上,广义修笔店的招牌已经挂了几十年。门脸外观几次更换,如今的牌匾红底黄字楷书,古朴的木质门上也添上了活泼的彩色贴纸。

86岁的店主张广义老人近来身体欠佳,刚刚去医院输了两天液,心里就又惦念起那些老顾客们,于是老人又在下午2点半准时打开了店门,取下了挂了几天的“病休”牌子。

走进店门的那一刻,仿佛时空穿越一般。外面还是车水马龙、琳琅满目的精品店,门内却是另一番老时代的韵味。

用了近百年的小电灯照亮着一方桌面,用来刻螺旋纹和磨笔尖的老机器也端正地摆在工作台上,笔筒里迷你小锤、放大镜等工具插着满满当当。“这些家伙式儿不少都比我岁数大”老人抚摸着已开始包浆的老物件感慨地说。

十几平米的店面略显局促,挂满墙面的顾客墨宝和不同年代的劳模奖状则是对老人精湛技艺和热情服务的最好褒奖。

“说实在的,我就是打心底里爱这个。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家里经济情况还行,父亲就说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想干你就得研究透了,干一辈子。”老人的入行经历可谓简单至极,“一开始就是边玩边学,当个玩意儿,后来越学越喜欢,入迷了一辈子。”

这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最近再次成了网红,几篇火遍朋友圈的网文让不少人特地找寻而来。开门半小时,已经来了6拨儿顾客,其中既有刚学写字的小学生,也有慕名而来挑选钢笔的大学生。

小伙一口气买了两支,又请老人在笔盒上签了名,“我自己得留一个珍藏起来。”老人一笔一划的签着,还不忘细致地叮嘱:“尽量别用黑色的墨水,有碳素笔尖容易堵,非要用黑色的,得记得每天清洗。”一切都像在唠家常。

修笔店的名气大了,张广义反而更发愁。桌子上的电话不时响起,多是打过来咨询维修的。逐一详细问明情况,又大半是修不了的。“现在眼神不比前些年,太精细的活不敢接了。不过主要问题还是好多零件钢笔厂现在都不生产了,根本配不上。

不少顾客远道而来,但你却解决不了,心里过意不去但也确实没办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年京城大小五六十家的修笔店如今只剩下张老这孤独一枝。

几十年物价早已经今非昔比,张广义的修理费用还是纹丝没动。顾客自己能解决的小毛病就直接告诉顾客,能免费的就免费。就是修,那也就是收了个零件的成本价。

随着老人年岁渐高,家人、朋友不止一次的劝过,“还守着一个老店干嘛,别人都不干了,这么好的位置租出去,踏踏实实在家养老不好吗?”每到此时,老人总爱说一句“这不是钱的事。打1947年我就跟父亲在这地带开店修笔,过去这是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如今是我的嗜好。要让我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不舒坦,但要是修笔,能长命百岁。”

对于小笔店的未来和最后一位修笔匠的称呼老人始终不愿多谈。“这行当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人,我家里后辈也没人接班。但他们还是能理解我,没强拉着我回家享清福,也就知足了……”

其实,让张广义放不下的除了自己毕生热爱的手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异国的老顾客们。“爷爷念书的时候就在我这里修钢笔,到孙子念书的时候还在这里修”。老人自豪的说:“我的顾客都有四代人了。”

手捧顾客赠送给自己的漫画像,86岁张广义老人笑得像个孩子。守艺数十载,除了自己对这一行的迷恋,也少不了顾客们的鼓励与支持。

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一干就是一辈子。张广义的心里,藏着一个时代,揣着一份梦想。古朴的老店,一如往昔。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京呈”,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公众号 京呈  作者 王可心 孙戉

分享到

65岁发明爱好者为化解拥堵建言,研究地铁换乘系统并制成模型

《不向手工说再见》:如何像手艺人一样认真的生活?

60后制陶人放弃生意 北京顺义自建柴烧窑做“匠人”

周末跟我GO:寻找京城蕙质匠人 一心一意只为了手艺

菊花虽美但你知道她背后奥秘吗? 叶家良:这个恋人得我侍候一辈子

百年老字号品牌隆庆祥拜师开工大典 师道永续匠心传承

《了不起的匠人3》聚焦各行各业“一代宗师” 诠释“师徒关系”

传统手工艺如何成为新时尚? 改良传统发觉日常之美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 揭秘三个执着的“现代匠人”

不必扎堆去香山!北京这些赏“红”好去处我们带您看

百余张摄影作品,展现“京城之脊”的历史风韵

最美北京都在这个摄影展里,摄影爱好者别错过

服贸会上这些北京礼物火了,哪件是你的菜?

不能去旅游?就来服贸会体验“一带一路”各国风情吧!

赏雪花,玩冰壶,摸机器鱼……服贸会上的神奇玩意儿吸引住小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