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发明爱好者为化解拥堵建言,研究地铁换乘系统并制成模型
“当车辆缓缓驶入站台,车厢两侧的门同时打开,上下车的乘客可以互不干扰同时进行,这就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65岁的丁靖宇是一名发明爱好者,最近,他又琢磨出了一套地铁换乘系统,并制作成了模型。
昨天上午,记者一进丁靖宇家的门,就见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他刚刚完成不久的地铁站台换乘系统模型。模型是用有机玻璃制作的,站台和车厢处被小心地贴上了LED灯泡。记者注意到,这个站台不同于现有的地铁站,站台被划分成了三部分,两侧的站台较窄,中间的站台较宽。“一般地铁车进站后,都要先等乘客下来之后,排队的乘客再往车上走,用上我这个系统后,车厢两侧的门同时打开,下车的乘客从中间站台走,上车的乘客从另一侧的站台上,上车和下车同时进行,互不干扰。”经常坐地铁的老丁说,从萌生想法到制成沙盘模型,他花费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老丁说自己是一名发明爱好者,退休前他在一家电器公司上班,别看整天跟电器打交道,他却迷上了交通改造。老丁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学会了开车,九十年代的时候,便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由于业务需要,他常常要走夜路。“那时候道路照明不像现在这么好,夜里开车需要加倍小心。”老丁说,开的时间一长,他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车辆在左转弯的时候,左前侧会出现一片视觉盲区。“如果视觉盲区里突然出现行人,那司机肯定看不到,就会发生事故。”爱琢磨的老丁便想到能不能在前车灯的位置改造一下照明装置,这样车辆缓缓转弯的时候,前方能够多出一处光源,就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快,老丁的这个设计便申请获得了专利。遗憾的是,当年因为条件所限,老丁的专利并没有引起重视,近年他发现有些车已经解决了车辆转弯时前侧照明的问题,思路和他是一样的。
除了对车辆改造,对于越来越拥堵的交通,老丁也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老丁开车从雍和宫桥下右转,因为道路上没有明显的转弯标识,导致他轧着直行车道转弯。“当时交警就把我扣住了,还进行了处罚。”老丁琢磨,如果在路口处能有明显的交通标识,那么司机就能提前准备,不至于到了路口才做出反应。1999年,他将这个建议提交到了交管局秩序处,很快得到了回复。“您关于在路口施划导向预示箭头的意见和我局今年进一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加强交通预示标志、标线施划的工作目标一致的。该项工作将对缓解交通堵塞,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起到积极作用。作为北京市主管道路交通管理的主管部门,我们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今后多提宝贵意见。”直到现在,老丁依然保留着这封已经泛黄的信。
2010年,老丁还作为建言人参加了“建言十二五 共话新蓝图”活动的市民建言会,将自己研究并制作了两年的“智能交通信号管理系统”模型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展示。
“我喜欢鼓捣,也希望通过这些发明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善北京拥堵的交通现状。”老丁说,他也希望有更多和他一样热爱北京的人能够为这个城市做点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