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四合院:古老的德内大街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2016-12-17 12:01 网络 TF003

德内大街是德胜门内大街的简称,它北起北二环路南至平安大街的厂桥路口,全长1公里多地。是内城中为数不多的斜街之一,至今街龄已有600多年,是条历史悠久的大街,有许多往事值得回忆,一条街道的历史能反映一个城市历史。德内大街的变迁,也是北京变化的缩影和组成部分。

作者:白企光


%e5%be%b7%e5%86%85%e5%a4%a7%e8%a1%97

插图 王金辉

德内大街的名称是因城门而得,明朝洪武4年(1371年)将元大都时期的此城门叫“健德门”。明朝正统4年(1439年)修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建成后,将“健德门”改叫“德胜门”。因为,明代军队打了胜仗之后凯旋班师,要从“德胜门”进城,因此叫“德胜门”。从明朝开始德内大街渐渐形成。

明朝中叶由于上游海淀的长河到西直门外的高粱河经积水潭到后海的水系来水逐年减少,使水位下降,在积水潭与后海的交接处,形成一条纤细的河道。明朝时在河道上面修建了一座单孔石桥,桥宽11米,桥长18米,就是现在的德内大街的“德胜桥”,也是积水潭与后海的分界桥。

“德胜桥”的东边一点就是后海。后海其实是个巨大的人工湖,是北京内城元大都时期,出现的一片古老水域。13世纪时是元大都运粮食后海是漕运的终点。现在这一带是北京城内久负盛名的休闲消夏场所。即有醇王府、恭王府、宋庆龄故居名胜古迹,又有大量酒吧,是北京唯一没有围墙的公园。

由于水位的变化和交通的需要,在“德胜桥”以北到德胜北修筑了一条通道叫“德胜门街”

清代把这条街分为两段,“德胜桥”以北为北段还叫“德胜门街”

从定阜街、护国寺街以南为南段叫“长桥街”民国时期改叫“厂桥”

解放后这条街迎来了它的春天,两段路合并统一为一条完整的街叫“德胜门大街”。

1954年这条街拓宽路面为7米,土路改成油漆马路,如今叫柏油马路。在人行道上种上杨槐,并装上路灯。1965年统称“德胜门内大街”。1979年用青砖铺筑两侧人行道。这是2007年以前的大街。

2007年以后这条大街进行彻底改造,拆去马路两侧的破旧平房,拓宽路面20米。人行道上换上新的青砖,又换上新的树种。马路中间的隔离带种上花草,可以名副其实地叫大街了。

“德胜桥”经过漫长的风雨岁月,桥栏早已残缺不全,为了恢复古都风貌,这次桥栏换上新的青色大理石,使桥焕然一新。如今每天驶过无数的汽车碾压原花岗岩铺成的桥面,但桥的质量却很坚固。

紧靠这座桥的东侧,又新建一座长10米宽13.6米的“德胜桥”分流了德内大街至平安大街的来往车辆,使道路更加宽阔畅通。

马路展宽之后,两侧的各种商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鳞次栉比遍布整条大街,使商业气息越来越浓。

德内大街没有高楼大厦,也缺少现代化的城市面目,只有几家小单位:钮扣厂,风机厂,雕塑厂,广播器材厂的一个车间,麻花发射台(北京台),厂桥房管所,厂桥街道办事处。同义轩饭馆,刘海胡同副食店,双榆树理发店。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部分都逐渐地不复存在了。只有定阜街西口往南一点的“同义轩”饭馆,2003年被“厚德福”酒楼接收,2010年“厚德福”酒楼又被“峨嵋”酒家接管直到今日。

在德内大街紧靠刘海胡同西口,有个座东朝西的副食店。从解放初期开始与我们这一带胡同里的老街坊们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几十年,因此,老街坊们对这个小副食店,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回忆起昔日的往事,仍记忆犹新。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经历了众所周知的三年自然灾害,食品供应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大部分副食是凭证、凭票供应,猪肉每人每月半斤,食油每人每月3两,这些都要凭票。花生、瓜子过年过节每人半斤。盐、酱油、醋、麻酱、黄酱等,按人头凭证定量供应。这些副食都用铁桶、大缸装盛。人们买东西须带着瓶子、饭碗、小塘瓷盒儿等容器来装。

由于市场供应短缺,凭证购买也要排很长的队的现象屡见不鲜。副食店来了豆腐要排队,来了带鱼要排队,甚至来了咸菜也要排队,排队晚了还买不到。

到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的胡同多,所谓“胡同”实际上相当于南方城市中的“弄”和“巷”。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有几种解释,有的专家认为,“胡同”一词是元大都时才出现的“胡同儿”词是蒙古语,意思是“水井”。因为北京城里日常用水是井水,水井就在两排四合院之间的小巷里,所以市民把水井所在的小巷也称为“胡同”。

德内大街遍布着许多历史悠久有着各种各样名称的“胡同儿”和“街”,但每个“胡同儿”和“街”的一砖一瓦和一草一木,都有它的一段陈年往事。

在德内大街的最南部有个“十”字路口,路的西边是护国寺街,东边是定阜街。

护国寺位于护国寺街的中部路北,始建于元代。1957年庙中建筑被一些单位占用,随后护国寺的山门也被拆掉,在原址上建成楼房。

著名的扩国寺小吃店,位于这条街的93号。

我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傅杰的旧居在这条街的52号,1994年溥杰去世后,他的女儿将房产捐献给全国政协。

梅兰芳故居在护国寺街9号,朱漆大门上高悬一块匾“梅兰芳纪念馆”。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从1951年到1960年梅兰芳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

庆王府在定阜街3号,清朝光绪年间,第一代庆亲王是清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永璘,他的王府位于现在的恭亲王府,永璘去世后,其孙奕劻以没有资格在王府继续居住,于是就搬到这处闲置的府宅改叫庆王府至今建筑保存完整。

定阜街1号是1925年美国天主教创办的辅仁大学,1952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延年胡同位于德内大街南部路东,1928年溥仪的禁卫军军乐队,队长李士奎购置了胡同5号院房产并在此居住。胡同的3号院是清朝慈禧太后的太监总管“李连英”的一处私宅。

刘海胡同位于德内大街中部路东,1931年淑妃广绣与末代皇帝溥仪离婚后,就在这条胡同的33号院居住过,后被国民党时期的一位银行家买下住到1949年,此后银行家带着房契跑到台湾。1954年政府收归国有。分配给时任劳动部的部长居住。后国民党的银行家又回到大陆落实政策,将此房回收。2008年被湖南省财政厅下属公司收购改造。

7号院在民国时期是北平内五区署,新中国成立后为市公安局五分局、内四分局,西四分局先后在此办公并关押犯人。现在是林业出版社所在地。

11号是当年的刘海胡同小学,如今已改成什刹海社区服务中心。

大街的中部路东的大石虎胡同甲1号为雍正元年(1723年)至(1728年)为正黄旗蒙古都统衙门,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八旗都统衙门遗址。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在此处开办了私立平民大学,现在属公安局幼儿园的一部分。

三不老胡同位于德内大街中部路西,明朝叫三宝胡同,民国时期改叫三不老胡同,这条胡同的1号院,是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的故居,郑和下西洋就是从这里起程。1956年拆掉郑和故居建成三座红楼,成为全国政协家属宿舍。故居的建筑原貌已不存在。

弹指一挥间,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德内大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商店、餐馆等,在这儿落户。夜幕降临,街面灯火辉煌,汽车如流,人们你来我往,像过节一样热闹非凡。

原标题:古老的德内大街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德胜门文化街区改造启动,再现“文武之道”

北京德胜门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项目效果图来了!小区、道路各有各景!

北京西城举办多活动闹元宵 近600年德胜门城楼首次上演灯光秀

起底德胜门旅游诈骗团伙:冒充志愿者骗游客上黑车 上车后价格翻一倍

德胜门真武庙内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 揭秘“钱”世今生4000年

德内大街坍塌重大责任事故案庭审追踪 律师做罪轻辩护

德胜门内大街两边怪现象 路旁停车遮挡车牌

德胜门区域完成综合改造 将有效疏通常发性拥堵节点

德胜门新公交场站部分启用 二环辅路每天少十余万人候车

北京德胜门内大街地面房屋塌陷最新 有居民地下施工

北京德胜门路面塌陷大坑深10米 无人员伤亡抢修人员已开展工作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