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属于学术,更属于大众
2023-04-07 09:35

小宛城址,远处即“玉门山嶂”截山子。

读万卷书是为行万里路做准备,万卷书提供了大量的线索,但它们毕竟只是多手资料,并非事实本身,所以必须行万里路到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验证万卷书的准确性与精准度。这是10年来我进行丝绸之路精准复原工作的原则方法,也是丝路精准复原工作的初步总结。因此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否则只会沦为室中书呆子或行走莽夫。

“丝绸之路”是在21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天马战争,即汉军两次远征大宛以后正式开辟、开通的,到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基本中断。这是经典的丝绸之路,而不是现在被泛化的丝路。“丝绸之路”不是简单的地理意义上的道路,简单的地理道路在几万年前可能就存在,只要有人类就有道路,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帕米尔地区牧人放羊、放牦牛还是在走这些地理意义上的丝绸之路。

经典的丝绸之路就是汉唐全盛时期,通过河西走廊的玉门关、阳关,经过罗布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翻越壮丽的葱岭,通向中亚地区,到达波斯和地中海的线路干道。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波斯文明、地中海文明等几大文明体之间直接交流的道路。同一个文明内部,如武威、张掖之间也有道路,从这个村到那个村也有道路,但这些不能叫丝绸之路,因为它们在同一个文明体内,它们之间的交流没有重大的文明交流意义。2000多年前的希腊文明就在中亚地区,这不仅是有历史上的记录,实地也有丰富的遗迹可证明;2000多年来,巨大的山脉、河谷和山口也都没有什么变化;即使如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罗布泊,由当年丝路全盛时期烟波浩渺的大湖到彻底干涸,我们也可以从湖盆的盐壳判断当年湖水的范围。

“精准复原”(意指要求超越纸面的研究,必须亲临现场,重走路线,给出精确的轨迹与照片、视频,必须公开结果可供重复性检验。)就是揭示了古人是怎样行走的,古人的眼睛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观,让现代人能最大限度目睹古人看到的情景,古人是如何从此走过,而不是在现代高速公路、铁路经过的茫茫戈壁沙漠上经历所谓的“丝绸之路”。

“学术以审美开始,以审美结束”,这是我在进行第一次丝绸之路考察时随口说的一句话,至今一直信奉,这是我本人对学术的要求。缺乏审美的学术,学者没有从事的激情;缺乏审美的学术,大众缺乏欣赏的需求。因此我想将本书以简洁清楚的文字,配有大量的一手图片、简明的路线地图呈现,让读者在获得第一手信息之余,又能沉浸于丝路之美。

丝绸之路属于学术,更属于大众。本书的初衷就是让大众更好地、更真实地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以及目睹留在今天地球表面的真实遗迹,让大众能行走在同一路线,到达同一地点,缅怀、想象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旅人,与他们共享此情此景,同情同理,才能真正逼近他们当年的感受,大众又能沉浸于丝绸之路的想象:当年玄奘和其他丝路旅行者真的就是经过这里,昔日他之所见皆我今日所睹。

(摘自《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原标题:丝绸之路属于学术,更属于大众)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侯杨方

流程编辑:u027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
    2023-04-07 09:35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