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是元、明、清的政治集中地,素有刻石立碑的传统。北京地区石刻文物遗存丰富,文化沉积绵长厚重,无论是形制装饰、铭文书写,还是材质选用、刻工技法,都存储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设计情感,颇具皇家风范与帝都气派。
在北京市现存的石刻中,有一通“螭首龟趺”较为特殊,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回首龟趺。这通“螭首龟趺”目前放置在丰台区王佐镇的刘秉权墓地,是康熙时期的敕建墓碑。
刘秉权敕建墓碑碑座为回首龟趺
刘秉权敕建墓碑
敕建墓碑与华表遥遥相望
“螭首龟趺”有定式
刘秉权,字持平,清朝汉军正红旗人,顺治元年(1644年)任兵部主事,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任刑部主事。康熙六年(1667年)十二月,刘秉权任广东巡抚,康熙十三年(1674年)卒于军中。
刘秉权墓地位于王佐镇沟西村东侧的高台土坡上,约5000平方米。刘氏墓葬结构分为前部的祭祀空间和后部的地下空间两部分,祭祀空间部分现存华表二座、敕建墓碑一通,原有一座两柱一间牌楼或者是四柱三间牌楼,现仅存夹杆石两组。后部的地下空间现存土茔三座,刘秉权墓在中间。刘氏墓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敕建墓碑。该碑为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初四所立。碑为青白石质地,材质精良,形制高大,碑身高348厘米,宽103厘米,厚42厘米。螭首龟趺,龟趺长204厘米,宽110厘米,高109厘米。
在我国古代,一通完整的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组成,根据墓主人的等级,碑的高度、宽度,碑额高度,碑座高度和形制都有所区别。康熙朝《大清会典》明确规定:“本朝定制,诸王大臣,以及文武职官,俱有造坟立碑之例。”康熙十八年(1679年)议定:“一品官员石碑,螭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阔三尺四寸;龟趺,高三尺六寸。二品官员石碑,麒麟首,高二尺八寸;碑身,高八尺,阔三尺二寸;龟趺,高三尺四寸。”清朝官制中,侍郎为从二品,都察院是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正三品机构。刘秉权因平息三藩靖南王耿精忠部下刘进忠在潮州发动的叛乱有功,康熙晋升其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特加恩宠,允其墓碑由二品官员形制升格为一品官员形制。
墓碑在唐代形成定制后的一千多年间,并无大的改变。螭首龟趺一直是中国古代墓碑雕刻的主流,是墓主身份和等级的象征,也是墓碑的经典形制。龟趺即赑屃,又名霸下,好负重,形似龟。唐宋之前的墓碑龟趺为龙与龟结合的玄武形象,以后逐渐龙化,至明清时演变为纯粹的龙头龟状。碑座的龟趺是刘秉权敕建碑雕刻艺术的点睛之笔,其背宽,壳硬,足短,张口,面部呈方形,有角和胡须,比较接近龙首。与常见的龟趺昂首向前的姿态不同,刘秉权敕建墓碑龟趺回首后望,好像若有所思,颔然含笑,十分生动,这也是目前北京地区所见唯一一个回首龟趺。
此龟趺从实际功能上说,巧妙利用力学原理,龟背开槽深嵌碑身,既支撑了碑身的巨大重量,又起到固定作用,有效防止碑体倾倒或下沉;从设计审美的角度来看,别出心裁,极具匠心,对传统龟趺形象有较大突破。
碑文昭示平叛功绩
明清的丧葬制度和习俗基本上沿袭唐宋,崇尚儒家伦理道德,强调贵贱等级的丧葬礼仪。官方政治属性是敕建碑最显著的特征,碑文撰写与镌刻皆有严格规定,首尾有固定程式。
刘秉权敕建墓碑碑文抄录如下:
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管粮饷盐法、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端勤。秉权碑文:稽古建业,驱策群力。不吝爵赏,以劝有功。昭示后世,用传不朽。所以励忠,盖甚备也。尔刘秉权,性行端良,才能敏练。简任巡抚,正己率属。勤职惠民,进剿潮州。得获炮台等处,亲督行阵;招复三县民人,殚心效力。克奏肤功,方冀遐龄,忽焉长逝,朕甚悼焉。特赐谥曰:“端勤”。勒诸贞珉,永光皇壤。国典臣谊,庶其昭垂无斁哉。康熙拾伍年陆月初肆日立。
清朝康熙时期的“三藩”割据势力,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所率军队,他们都是明朝末年的叛兵降将,曾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异姓王。平定“三藩”之乱是清代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被史家称为“奠定国基第一事”。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月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一月,时间长达八年之久。“三藩”反叛初期,形势对清王朝十分不利,西南各省掀起反旗,其后两广、闽浙、湖广、江西等地相继失陷。刘进忠原为明朝总兵马得功的部校,清顺治二年(1645年),随马得功在芜湖降清,在为清政府攻打福建时立下显赫战功,康熙八年(1669年)出任潮州镇总兵。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因撤藩问题首先起兵反清,次年三月,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举兵叛清,很快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也竖起了反旗。潮州总兵刘进忠加入反清阵营,被封“宁粤将军”。从康熙十三年至十六年,刘进忠以潮州为大本营,抗击清政府长达三年。三百多年前的历史演义小说《三春梦》,演义的就是刘进忠的抗清故事。
当时清朝南方各省督抚中,如金光祖、刘秉政、曹申吉、罗森、卢震等,“或有从贼献策者,或有受贼伪职者,或有弃地逃生者”,令清廷颜面尽失、大为光火。时任广东巡抚的刘秉权亲往潮州督战,城久攻不破,清兵死伤惨重。刘秉权在此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终因日夜操劳,不幸病亡。
后来,康熙在政治、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潮州的刘进忠走投无路最后降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京被枭首示众。在清廷与三藩叛军的殊死较量中,一些封疆大吏和镇守将帅因勇敢作战而殉职,康熙对有功之臣不吝爵赏。刘秉权去世后,康熙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并赐谥曰“端勤”,敕建墓园,昭示后人。刘秉权之子也恩荫升任郎中,这是对刘秉权所做贡献的肯定和褒奖。
“铁笔传神”寓吉祥
历史上,北京先后成为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帝都,除明代以外,在封建社会的其余定都时期均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地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北京地区少数民族文字碑刻出现于元代,康熙朝是清代开疆拓土、稳定中原统治的重要时期,少数民族文字诰封碑数量最多。有清一代,最为常见的碑文文种形式为满、汉合璧,此类碑刻数量最多。
刘秉权敕建墓碑系官方所立,其文字先由翰林院或内阁拟稿,之后经皇帝批阅、颁发镌刻,称为“御制”或“敕建”,等级与规格都很高。碑首篆刻“敕建”二字,碑阳满汉合璧,汉文7行,满文8行,碑文内容相同。碑文主要内容为墓主人官职官衔、姓名、碑文、生平及任职经历的诰敕命文书和立碑时间,荣宠备至。汉族传统尚右,所以从右侧行书。北方少数民族在书写习惯上尚左,所以文字布局“左满右汉”,碑刻文字书写方式满文自左向右,汉文自右向左书写。
宋代《营造法式》把碑首有装饰的碑石称为碑,把无装饰素面的碑称为碣。刘秉权敕建墓碑刻工精良,铁笔传神,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文物。碑首螭龙盘曲翻飞,碑身边框浮雕云龙纹,侧面浮雕二龙戏珠和仙草等植物纹样。碑座龟趺回首后望,龟背纹饰繁复,四足雕刻精细,并饰以云纹图案,螭、龟趺和龙三种吉祥神兽上下呼应。这些装饰于碑首、碑身、碑座不同位置的雕刻纹饰,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严格的尊卑等级,同时也沉淀着大量的吉祥文化元素,具有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是对逝者的缅怀和祝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碑刻是镌刻文字、图案、造像等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人物传记、丧葬制度、职官封赠制度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刘秉权敕建墓碑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严格的等级制度、高度的审美概括、雕刻的精湛技艺,具有艺术美感,兼具史学价值,是明清碑刻中的精品,也是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标题:藏于小山村的独特龟趺)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闫霞
流程编辑:L019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