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为何有片绿顶的建筑群?
2022-11-17 09:09

故宫东南部区域,有一组红墙绿瓦的建筑群——“南三所”,清时还被称为“阿哥所”。故宫古建筑群多用黄瓦,寓意皇权,而这里采用绿瓦覆顶,显得沉静而斯文。

南三所门廊

从慈庆宫到南三所

清皇子被称为“阿哥”,顾名思义,阿哥所和皇子关系密切。清代官书《国朝宫史》中记载:“凡大内俱黄琉璃瓦,惟此用绿,为诸皇子所居。”皇子们年龄尚小,如生长之绿树,又如初升之太阳。根据古人“五行五方五色”学说,五行之“木”位于东方,与青色对应,主生长;结合建筑功能,便形成南三所的建筑布局和色彩特点。

进入南三所门廊便是前庭;前庭院落以北,从东往西有三组并排建筑,分别称为东所、中所、西所,各所建筑布局与建筑样式基本相同。南三所在历史上主要为皇子的居所,如明万历帝长子朱常洛,清乾隆帝三子永璋、十五子颙琰(后来的嘉庆帝),清嘉庆帝次子旻宁(后来的道光帝),清道光帝长子奕纬、四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七子奕譞等。南三所在历史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称谓,主要与建筑群的多次改建相关。而居住在这里的皇子们,其人生重要大事之一,就是接受教育,完成学业。

西所一进院

南三所在历史上有多个称谓。《宸垣识略》记载:“撷芳殿在三座门北,殿宇三所……明曰端本宫,光宗青宫也;今改建三所,为皇子所居。”《日下旧闻考》记载:“端本宫在东华门内,即端敬殿之东,前廷甚旷,长数十丈,左为东华门,右为文华门,光宗皇帝青宫时所居也。天启末,懿安张皇后移居于此,名慈庆宫。其外为徽音门,壬午八月,懿安移入居仁寿殿,因改为端本宫,以侍东宫大婚。宫门前三石桥,盖大内西海子之水蜿蜒从此出焉。”《养吉斋丛录》也记载:“三座门北,殿宇三所,覆以绿瓦,亦旧时皇子所居。俗呼阿哥所或称所儿,中曰撷芳殿。”在清代内务府奏销档中,也将南三所记为“东三所”。

三所、撷芳殿、端本宫、青宫、慈庆宫、阿哥所、所儿、东三所,这些名词均指南三所,而撷芳殿则具体指一进院正殿。从位置来看,南三所位于故宫东华门区域,在东华门与文华门之间,三座门桥以北。而三所多被俗称为“南三所”,很可能因为其位置处于故宫南部。

中所之撷芳殿

南三所的称谓,主要因历史上多次改建而改变。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一月,慈庆宫建成。明代官书《礼部志稿》记载: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嘉靖帝命“将清宁宫存储居之地后即半……建慈庆宫,为太皇太后居”。嘉靖十九年十一月丙辰,慈庆宫成。慈庆宫建造在清宁宫后面,在当时主要用于太皇太后的居所。而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万历时期皇太子朱常洛就在这里居住过。据明人吕毖撰《明宫史》记载:撷芳殿为慈庆宫中的建筑之一。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慈庆宫更名为端本宫,主要用于太子朱慈烺大婚前居住,原居住在内的懿安张皇后移居至仁寿殿。

乾隆十二年(1747年),端本宫被改建成了南三所。《日下旧闻考》记载:“臣等谨按端敬殿与端本宫,今改建三所,为皇子所居。”内务府奏销档记载:“查撷芳殿改建三所房间,系乾隆十一年三月内兴工,次年工竣,迄今二十年未加粘修。”即三所为乾隆十二年改建完成。另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南三所三进院落之后又加盖了后罩房一座。现存南三所建筑群,即为乾隆十九年之后的布局样式,各所由一、二、三进院及后罩房组成。

西所二进院

慈庆宫明太子险被刺

南三所曾发生过著名的“梃击案”。明万历时期,太子朱常洛曾居住在慈庆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黄昏时分,河北蓟州人张差手持木棒,从东华门进宫,闯入慈庆宫,打倒太监李鉴,欲刺杀太子朱常洛。太监韩本用叫来数人,抓住张差送审。经审讯,张差招供:同乡马三道带他见太监庞保、刘成,几人策划此事,且背后主谋为郑贵妃。

此案发生的背景为:万历皇后无子,皇长子朱常洛为万历帝与宫女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万历帝与宠妃郑贵妃所生。万历皇帝想立皇三子为太子,但遭到了李太后及朝中大臣的反对,李太后去世的第二年便发生了此案。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的太子朱常洛,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完成了皇子阶段的学习。

明代太子的学习,可包括启蒙学习和出阁讲学,一般以8岁为年龄界限。《国朝献征录》中提到“以国家旧制,东宫讲学不出八龄”。

西所三进院

朱常洛的启蒙学习地点为景阳宫。明代官书《礼部志稿》“东宫冠读”,记载了明代太子启蒙学习的内容:皇太子年龄甚小,不谙世事,因而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由内臣陪伴读书写字,并教授太子宫廷日常礼仪。皇子启蒙教育内容除了“动作举止悉导以正”外,还要口授《大学》《论语》《中庸》等内容,使皇子对儒家思想有初步认识;同时向皇子陈述天下民情、农桑、军务等内容,使皇子对天下事有初步了解。

《礼部志稿》“每日讲读仪”记载了太子出阁讲学的日程:每日早朝后(约为凌晨5点),皇太子去文华殿,读《四书》《五经》及史书等,有侍读官伴读;在巳时(上午9点至11点),由侍讲官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再由侍书官教太子写书法,冬天每日写五十字,其余每日写一百字;太子回慈庆宫午膳后,或休息,或学习骑射;每天晚上,太子需要“读本日所授书各数遍,至熟而止”。

朱常洛出阁讲学地点为故宫东部区域的文华殿,其少年老成,处事委婉。据《皇明通纪集要》记载:朱常洛在13岁时出阁讲学,他每次在文华殿学习时,都有一名讲官督导。文华殿内讲案前有铜鹤一对,讲官进殿后,要在讲案前磕头,然后起身,立于铜鹤前,东西向站立。有一次,一名讲官绕到铜鹤后面去了。朱常洛便吩咐内侍官“移铜鹤可近前些”,即移动铜鹤位置,以使得这名讲官站在正确的位置。这种委婉含蓄的提醒方式给了讲官下台阶的机会,并获得了在场人员的赞许。

朱常洛颖悟绝伦,各种学习问题对答如流。讲官刘日宁讲“乱德”一词时,将其解读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并询问朱常洛对该词的理解。他以“颠倒是非”作答,言简意赅,概括准确。讲官焦竑请朱常洛解释《尚书》中“维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的含义,他以《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人的本性是上天所赐予的)来作答。讲官董其昌请朱常洛解释《论语》中“择可劳而劳之”的含义,他以“所谓不轻用民力也”作答。这些绝妙的回答,引得讲官们叹服不已。

东华门区域的三座门及门前石桥

阿哥读书规矩多

清代的皇子教育对尊师重教的礼节有着明确的规定。据《国朝宫史》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七日,雍正皇帝谕令,皇子入学之日,首先“与师傅预备杌子四张,高桌四张”,然后将书籍笔砚在桌上摆好;皇子向师傅行礼时,师傅应受礼;如师傅实在不愿受礼,则皇子向师傅的座位行作揖礼,以表示对师傅的尊重;而师傅自然会心领皇子求学诚意,会用心教导皇子。

清代皇子的学习,一般从6岁开始。《啸亭杂录》记载:“国朝定制,凡皇子六龄入学。”道光帝第七子奕譞曾住在阿哥所,从6岁起在上书房读书达16年之久。乾清门东侧、紧挨着乾清门的一排长房共七楹,靠近门廊处两楹为下屋,是皇子们的课间休息室;其余的五楹即为上书房,为皇子学习的场所。

上书房及下屋

奕譞撰有《竹窗笔记》,清代皇子的日常学习情况,可由《竹窗笔记》知一二。每日卯刻(约早上5点至7点),师生到上书房。随后,伯哩谙达、蒙古谙达、满洲谙达先后教皇子们拉弓、蒙语学习、满语学习。“谙达”即为师傅或老师之意。早餐时间为辰初二刻(约早上7点30分)。早餐后,皇子们温习旧文,学习新文。午正(约中午12点)时分再用一餐,餐后皇子们学习写字,念古文,念诗。年龄稍大的皇子还需读《资治通鉴》,并练习作诗作赋,但不学八股文。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内廷皇子每日未正二刻(约下午2点30分)放学;外府王公子弟则于午初(约上午11点)放学。放学后,皇子们在南三所门廊内前庭院内练习骑射,由伯哩谙达教习。前庭开阔,是练习射箭的适宜场所。皇子们每年放假的时间很少,万寿节及前一天、元旦、端午、中秋、本人生日,共6天。

文华殿正殿

师傅对皇子的严加管教,亦可由《竹窗笔记》看出。每天两餐的饭菜,均由太监送至下屋。如果皇子的功课没完成,或因学习不好被罚写字、背诵诗文等,只有完成功课或者完成处罚后,才能吃饭,服侍人员不能催促。皇子读书时,经师傅允许,每天仅能去下屋休息一两次,每次不超过一刻钟。皇子们在读书间隙,或讲书,或讨论掌故。未经师傅批准,不得去下屋,更不能出乾清门。表现不好的皇子,师傅会罚背书、写字,或者罚站着读书。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来源:北京日报副刊 | 作者 周乾

流程编辑:U016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副刊
    2022-11-17 09:09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