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与石头结缘,背后的故事有哪些?

苏轼作画,爱画枯木竹石,他在表兄文与可的遗墨上题赞道:“竹寒而秀,木瘠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他收藏过仇池石、雪浪石、形状像“麋鹿宛颈”的灵璧石,把如同碎玉的登州“弹子涡”石分赠给朋友,用饼从儿童手里换来齐安江上宛如彩玉的卵石,供养给佛印禅师,还写诗文赞过唐苑异石、“醉道士”石、“壶中九华”、北海十二石、磻溪石等众多奇石。他的一句“陋劣之中有至好,石之一丑则众美俱出”成了赏石的美学圭臬。他一生与石头结缘,石头也成了他精神气质的一种表征物。

一 天石砚

公元1047年,12岁的苏轼还在眉山纱縠行家中读书。有一天,他和小伙伴在园子里玩掘地探宝的游戏,忽然挖出一块形状像鱼的浅绿色石头。石头通体点缀着细小的银星,温润而莹洁,叩击之下还会发出类似金属的铿然之声。苏轼用它试着磨墨,还很能发墨,只是上面没有贮水的洼处。父亲苏洵说:“这是‘天砚’啊。有砚的功用,只是形体上不完满罢了。”他叮嘱小苏轼要好好收藏,并说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是文字之祥也。”苏洵还亲手在木板上刻出适应石头形状的凹痕,让木工以此为匣底做成一个匣子,好让石头安放妥帖。

于是,苏轼把这块石头命名为“天石砚”,并写了一首砚铭:“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父亲的一句话,是对少年苏轼的莫大激励,一块没有砚池,并不能称为砚的石头,却被赋予了砚的使命和意义,而且是成全少年锦绣文才的祥瑞之物。从此,这块石头一直伴着苏轼成长、漂泊的生涯,从眉山到开封、到凤翔、到黄州、到杭州……

少年苏轼的几句砚铭,当代的人常常误读,所以有必要清楚地把它翻译出来:一旦受了造物者的赋予造就,就不能再变更了,有的以德行内涵为主,有的在形体外貌上完满,综合德与形这两者,我将着重撷取哪方面呢?像那种上面是墨池、下面是砚足的砚台,世上岂不多得是吗?

苏轼说得很明白了,他看重的是砚的“德”,而不是“形”。不管天赋的形体怎样,要有砚的品质和德行。把自己造就成为应了“文字之祥”的人,就是少年苏轼的志向。

文字是他的祥瑞,也是他倒霉的祸端。靠着勤学苦读,苏轼学富才高,22岁就高中进士,和弟弟苏辙一起,被仁宗皇帝欣喜地赞为“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后来,因为和当政者政见不同,他的很多诗句都被解读为隐含毁谤之意,在44岁时被政敌攻击,获罪下狱,被贬黄州,出狱时写诗感叹“平生文字为吾累”。

在被贬后的流离纷乱中,苏轼以为丢失了天石砚,在黄州4年都没有找见,却又在离开黄州到当涂的船上,打开书箱找书时惊喜地发现了它。此时的苏轼,已经49岁,是名满天下的苏东坡了,看着莹润的天石砚和匣底父亲刻下的痕迹,苏轼既欣喜又感慨,叫来儿子苏迨、苏过,郑重地把砚石交给他们。

《东坡全集》中,收录了苏轼写的27篇砚铭,临终他还想用米芾的紫金砚陪葬。他收藏、使用过很多砚台,偏偏是这个用不了的天石砚让他眷念不已。这块石头,凝聚着父亲的厚望,成了苏轼的“初心”,他也想把这份寄托,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二 怪石

1059年,24岁的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状如鬼怪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旁竖着的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无论是拿来做捣衣砧、做柱础、做磨刀石,还是做砚台、做箭头、做石碑,都不够材料,所以苏轼对它很是嫌弃,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精嘴里发出“轰轰隆隆”的重浊声响,仔细辨别之后,才渐渐听明白他讲的是什么,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列举了一遍,来说明怪石族类的不凡。他说,你所谓有用的那些石头,星罗雹布,满山都是,靠伤残破碎自己来为世所役,虽有小用,又算得了什么?而我这样你觉得无用的怪石,难道对你就没有益处吗?“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概如我坚。”我把这些赠给你,岂不是很大的收获,你又何必来嫌弃责难我呢?一席话说得东坡惭愧谢过,怪石于是欻然隐去。

这个怪石,是眉山家园给苏轼精神激励的第二块石头。它最典型的人格就是“顽”,外部施加的力量根本改变不了它,镌不了字,磨不平滑,雷霆轰击,独立不迁,风霜雨雪,难改坚贞。

这个怪石,其实也是苏轼自己精神追求的人格化。虽然这时候他入仕不久,还没有经历那么多人生磨难,但是,今后怎么立身处世,怎么在宦海风波中保持本真,从怪石那里他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是的,苏轼的人格,一方面如天石砚一般灵秀温润,一方面也像棱角分明的顽石,从不畏惧风霜,从不掩饰真我,光明磊落,坦坦荡荡。遇到不平的事,“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于是他成了朝堂上“永远的反对派”,也因此一再被打击、被贬谪。

石头,是山的缩影,保留着山的坚毅和刚挺,蕴含着山的峭拔和奇崛。苏轼的志向,就是要做国家柱石,用平生所学去治国平天下。“玉德金声寓于石”,“屹然不动谁如尊”,这是苏轼人格的底色,是他人生变奏的主旋律。

苏轼《枯木怪石图》画心部分

三 仇池石

1091年,苏轼任颍州太守时,曾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请他住进了一处官署,匾额上赫然写着“仇池”二字。醒来后记起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仇池,是道教中的仙山名。苏轼梦入仙界,心灵感受异常愉悦,因此对梦境念念不忘。

第二年,苏轼转任扬州太守,表弟程德孺从岭南带来一白一绿两块奇石送给他,绿色的奇石冈峦堆叠绵延,上面还有洞穴通达,方寸之间展示出鬼斧神工的神奇妙境。看着玲珑通透的奇石,苏轼爱不释手,用高丽所铸的大铜盆贮藏它,又用自己以往所采碎玉般的登州白石衬在石下,称它是“希代之宝”。看着奇石,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眷念的仇池仙境,于是将它命名为“仇池石”。

后来,在“乌台诗案”中曾受他牵连的好友、驸马王诜听说了仇池石的大名,就想要借去赏玩。王诜素来是上了“失信人员名录”的,给了他,肯定是有去无还。苏轼于是和他打了几番笔墨官司,以诗相酬答,提出实在要借的话,就让驸马爷拿自己珍藏的两幅韩干的散马图来换。最后想来想去,也没舍得让王诜看上一眼。

苏轼曾在给王诜写的《宝绘堂记》中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即寄情于物,“留意于物”即沉溺于物。在对仇池石的珍爱上,苏轼似乎违背了自己的达观态度。为什么呢?我们且看他为仇池石写的诗:

梦时良是觉时非,

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

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

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

老人真欲住仇池。

因为他心里住着一个陶渊明,大半生宦海沉浮,仇池就是他的桃花源。1082年春天,在黄州东坡躬耕的苏轼在一首《江城子》中写道:“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他从中年开始和陶诗,后来贬谪到惠州、儋州后,将一百多首陶诗和了个遍。在《和陶归去来兮辞》中说:“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赋归来之清引,我其后身盖无疑。”

苏轼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太守,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自叹“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在流离转徙中,他调养心性,虽然身在宦途,却能够超然物外、旷达淡泊,每到一处,都能寄情山水,以隐逸之心随缘自适,在老庄的哲学里得到救赎。但他也坚守着儒家的济世之心、自强之志,就如山之岿然,石之坚贞。所以,他的石头里,既有顽石之性、柱石之寄,也有隐逸之志、放达之情。

四 雪浪石

1093年,时任定州知州的苏轼,在衙署后花园发现一块奇石,石头黑质白脉,纹理如江河水流一样婉转迂回,浪涛中还似有海兽形状,他将其命名为“雪浪石”,专门让石匠雕凿了一个汉白玉石盆来安放它,刻铭于盆上,并写诗咏怀,说这块奇石来自峥嵘的太行山上,曾与泰山争雄,后来被运来作为守城的飞石,曾“一炮惊落天骄魂”。如今太平时节,它只能僵卧在枯榆树根旁了,壮美的纹理却仍彰显着它的奇崛。苏轼吟咏的是雪浪石,不也是在写自己的经历吗?他也曾处庙堂之高,意气风发,兴利除弊,泽及苍生;他也曾身陷囹圄,日夜遭到诟辱,在生死之际彷徨;他也曾贬谪穷乡,衣食无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把咏雪浪石的诗句分寄给亲友,表达自己得遇奇石的喜悦之情,引得弟弟苏辙和朋友秦观、晁补之、张耒、李之仪、参寥子等人纷纷唱和,这块石头,一时成了石界明星。

从雪浪纹中,苏轼恍惚看到了故乡离堆边奔流的岷江水,“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此时,雪浪石和家乡的怪石精魂相通了。出走半生,他没有忘了初心。

这块著名的雪浪石,现在还保存于河北定州文庙内。清代的王士禛曾见过它,评价说:“石实无他奇,徒以见赏坡公,侈美千载,物亦有天幸焉。”“(苏轼)集中别有《醉道士石》、《怪石》、《石斛》诗,要皆以坡传耳。以雪浪例之,未必奇也。”

王士禛说得对,从形貌上看,苏轼的这些石头也许都很平常,但是苏轼的精神投射注入到其中,它们就有了神性,就可以增光增价、千载不朽。你看,石头多得是,镌刻着石鼓文的那十块石头,号称我们中华第一文物,价值无法衡量,不也是石头吗?

苏轼离开我们900多年了,我们还满心期待有机会瞻仰一下仇池石、雪浪石,或者他眉州家里的那块怪石,参寥子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在悼念苏轼的诗中说:“空余雪浪斋中石,留与邦人万古传”。

(原标题:读画知人 东坡石头记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秉良

流程编辑:u029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作者:王秉良
    2022-12-05 15:47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