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娱乐艺评

博物馆要做实做美“分享”理念

2016-05-18 12:00 作者 TF006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各级各类博物馆,不妨在“分享”理念方面多下功夫。

作者 雷振岳


XAYD0ZHWD%XIVA{KVRAN6UQ
网络配图

注重“分享”就是在强调,各种参观是“以人至上”、“为社会及其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文化活动,参观者不是低人一等的陌生人,而是博物馆的朋友、藏品的朋友。只要不对藏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博物馆就应该敞开胸怀,笑迎宾客,开展“开放性展览”、“无障碍展览”,通过各种专题性、多样性、新颖性、现代化的展览博览,让藏品和参观者完成深入立体交流、声光电影的现代化互动,为不同层次需求的参观者提供个性需求,使每座博物馆都能成为让人享受的“文化景观”,让整个参观过程趣味无穷,让参观者觉得不虚此行。博物馆始终就是公众“终身教育的课堂、文化休闲的场所”,是公众精神文化生活忠实的陪伴者、指导者。这才是最好的“分享”。

“分享”更意味着,参观者已经和藏品完成了内在的情感碰撞,那些古色古香的“藏品”,已经不是古板、静止的藏品,而是充满了动感、活灵活现的会说话的“藏品”,鉴赏者总能得到文化满足感、情感愉悦,让博物馆启迪人心、陶冶情操、催化文明、净化灵魂等文化责任,得到激情释放。

所以,不少地方都在积极倡导“分享性的博物馆”理念:“把博物馆办成可以让人待着不走的地方”。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种宣介小册子,册子里,由一可爱的卡通人,用有趣的语言和图画,串联起各展厅及有关须知。第五页如是说:“创作属于我的转心瓶。”(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双凤纹交泰转心瓶,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大珍宝。转心瓶图上特意留出空白)“请小朋友为转心瓶补画上内层图案!”第六页说:“在儿童学艺中心我可以做什么?用心体验,动手操作,分享看法!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快乐学习!”

这些年,我们的博物馆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可观念仍有“滞后”,有太多的“以物为中心”、“以物至上”,博物馆更愿意将自己当做保守、单调而迟钝的“文物存放地”、“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人”,博物馆工作人员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文化和文物研究人员,更愿意从学术角度诠释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坐等上门,不愿主动出击,“开门办馆”、“开放性办馆”的意识还不够强,弱化了博物馆的文化责任、文明滋润功能。

“分享”观念匮乏,就容易出现“服务不足”:很多博物馆,设施非常现代,但服务人员连最起码的微笑都没有;场馆设备等硬件到位了,可参观者应该得到的尊重、温暖等精神关怀屡屡缺位。还有的博物馆门槛较高,比如开放时间和公众需要总有冲突,各种服务细节不够细化,让参观者总有不舒服感。这也造成文化和文物资源的巨大浪费,文化发展、文明推动效果都大打折扣。

借助“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应该将“分享”观念做实、做小、做美。比如,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让博物馆硬件发展更为优雅、幽静。再比如,博物馆要通过互联网、APP方式等,释放出更多文化亲和力、人文价值,提高参观效果。让博物馆成为“产生意义、体验快乐的地方”、 “公众最喜欢去的地方”,为推动公共素养,做出积极担当。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修个路也能挖到恐龙蛋,这座小城堪称现实版“侏罗纪公园”!

五大洲16家顶级博物馆云端亮宝,明晚8时国博开讲

“七夕”到天文馆“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馆下周二开“夜场”

首博等北京8家博物馆下周二开“夜场”,七夕推出50多项活动

朱元璋为何有“双面形象”?中国国家博物馆亮出了这些古人“标准照”

本市博物馆有序恢复开放 全面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

北京一批博物馆恢复开放,每日入馆观众数量上限上调

私立博物馆长期闭门谢客已是如履薄冰,想生存需要新思维

北京自然博物馆6月2日起恢复开放,6月1日零时开放在线预约

博物馆四个多月闭馆不“放假”, “无人”博物馆文物都很“忙”

全国人大代表齐玫:让“云游”博物馆成常态

疫情致8.5万家博物馆曾闭馆,全球13%博物馆或永久关闭

从绘本里学传统文化 《熊亮·中国绘本》年末上市

儿童歌剧《阿凡提》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在音乐里听传说

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没有体验不足以谈远方

《红色护卫》打造最青春长征路

叶广芩“老舍之后京味文学领军人物” 看她笔下古都文化

古罗马遗迹 打捞记忆中那座“迷失的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