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教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春日正是读书时

2016-03-31 12:00 网络 admin

2016年3月31日讯,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春季也被很多城市定为“阅读季”。那么,为什么将读书日定在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的日子?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宋末元初文人翁森在其《四时读书乐·春》诗中也有过这样的感慨:“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春日是一年最美好的开端,在春天里读书,抑或是奏响一年之中奋进的序曲……

25_调整大小

读《合欢树》——

在轮椅上如何走出“诗意的世界”

吴艾婕(17岁)

《合欢树》里有一句话格外抓人的眼:“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每读至此,我总不自觉地会停下,在心底将其反复诵念。

史铁生一生中的大部分都在轮椅上度过,后转为尿毒症。而未坐上轮椅之前,上山下乡去农村插队、在街道工厂做工,他也过着普通人家的普通日子,和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后来,他没有了上帝恩赐的健美的躯体,但是希望有一个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人生意义的灵魂。他走了之后,遵循其遗愿,未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其肝脏移植给了天津的一位病人。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拥有诗意的世界”。史铁生笔尖的飞舞记录下脑海中对人生意义的每一份探索与领悟,他阅读着母亲四处为他借的书,冒着风雪看下一场场电影。我想,他眼眸深处的每一次远行,都会遇到一些人,一段故事。像是在和同一片天空下正在行走或是走过百年的人沟通着彼此,沟通着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沟通着生命的意义。就在那架读起来似乎略有几分笨重的手摇车上,他硬是摇出了一个春暖花开的世界,沉思冥想便是他的足迹。我想他比四肢健全的人走得更辽阔、更高远。

在史铁生的作品中,仿佛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沉思着的、上了年岁的老者,他并未眉头紧锁,相反地,他令人内心感到安稳与平和,充满智慧与安详的文字像雪花轻轻融入大地,让读过之人内心也坦然释怀。这大概就是思想的力量。随着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开拓,生活变得更加通透,面临苦难也更加从容,如他自己在《病隙碎笔》中所言:“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一个人若不具备思想的能力,最甚者不过是一副行尸走肉般的驱壳。人生乐趣的外在表现恰恰就在于跳动不息的思想。不断思考、不断领悟,收获的就将是视野与情怀,像是那一捧泥土中嗅出的家国记忆,像是邻居油烟味中品味到的文化认同。正如史铁生自己所说:“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了意义”。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1998年12月,现就读于北京五中高二(8)班。

读《天平之甍》——

在唐“抄经”五十年,那小小的身影为何总是挥之不去

石蓼萧 (18岁)

“既然日本有人来敦请,我同法众中,不知有谁答应渡日传法?”没有人回答。“有谁要去吗?”仍没有人回答。鉴真三度开口:“是为了法。即使有淼漫沧海隔绝,生命何所惜,大家既然不去,那么我就去。”《天平之甍》一书的背后,印着这样一段文字。

鉴真东渡,历史上尽人皆知。在那个航海充满无尽未知的时代,有人情愿放弃盛唐的乐土,以生命为代价,渡向茫茫大海彼岸的东夷小国。十一年,六次东渡,最终还是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关于鉴真东渡史事,日本奈良时代文人淡海三船著有《大唐和上东征传》,井上靖便以此为蓝本,将其改编为历史小说《天平之甍》,还原了鉴真经历的那十一年。天平之甍,是日本对鉴真大师的尊称,如同他指挥所建唐招提寺鸱尾上的甍,意为“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读完感动不已,除了鉴真与四位性格各异的遣唐使主角之外,不知为何,脑海中还有另一个小小的身影总挥之不去。

此人名叫业行,遣唐使之一,是一位瘦小的老僧。算来他在唐已驻留五十余年。与其他遣唐使不同,他很少踏出自己所待的寺庙,流连于盛唐繁华的光景;也不积极学习佛法,去见大唐的风流名士。他每日所做的,就是在一间暗淡的小屋里埋首抄写佛经。比他晚到三十年的遣唐使普照见到他便惊异这是“自来唐土后所见最与唐土无关的脸”。这位老僧从来不多说什么,脸上总是荡漾着令人不懂的朦胧恍惚的表情,他的时间似乎都埋在比他本人还高的佛经中了。望着小山般的古文经卷,业行对普照说:“经典也好,经疏也好,现在日本最需要的是一字不误的抄本。”有人认为业行“说不定很伟大,也说不定是个傻瓜!”。不过普照还是对这位老僧念念不忘,每隔一两年去探望一次,尽管也没什么交流,只是看看他浩大的工程进展如何。

普照将要随鉴真第五次渡海前,惦念业行那些庞大的经卷,于是在扬州郊外的梵寺找到业行,准备帮他先运一部分经卷回国。当时渡海艰难,将经卷分批装运是最聪明的办法。业行犹犹豫豫,听到普照答应“万一遇难,不得不抛弃载货,我本人愿意代替经卷入海”,业行便将在唐三十余年的心血托付给普照。然而,此次航行,船被吹到海南岛,为防经卷散失,普照将经卷送给了当地万安州的大云寺。

两年之后,普照辗转回到洛阳。业行见到他甚为惊愕。听到经卷留在大云寺的消息,这位愈来愈瘦小的老人将他责怪了一番。普照承诺定将这些经卷补抄齐。普照开始抄经之后,才发现抄经其实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他也渐渐理解了业行脸上那种朦胧恍惚的表情。老人一直努力抄经,盼望着归国,使佛经早日在日本流传。可是他却不希望渡船来得太早,因为比起浩繁的经卷,他的工作微乎其微,还有无尽的内容需要抄写。

转眼间,普照也在唐二十年了。

业行越来越衰老,眼看着晚辈都已经登上归国的渡船,将佛法播撒到故土。业行并无参透,有的只是一箱又一箱笨重的手抄本佛经,但毕竟也是他五十年的心血。

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以及被玄宗赐位三品和紫色袈裟的玄昉,都是日本来唐有名的留学僧,而业行这个古怪又瘦小的老僧一直被人遗忘。在外人看来,他无所建树,在这些熠熠发光的遣唐使中间是何等微不足道;可是,他却做到了默默坚守。五十年,日复一日地抄写,在大唐最鼎盛的时期,他无暇顾及繁华的街区,无暇游览引人注目的佛寺,只将自己圈于一尺之地,长年与沉寂的经书为伍。只等待归国那一天,将最精准的经书抄本带回故土。

然而,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有结果。天宝十二年,终于有遣唐使团回日本了,这也是普照与鉴真的第六次渡海,业行也满心欢喜地把所有抄写的经卷装箱上船。业行特地选了这艘大船,因为船体坚固,有经验的船夫也多。这并不是为了他自身的安全,而是为了经书可以平安抵达。在途中上下船时,业行不怕船夫责备,坚持要将笨重的经卷木箱搬上搬下,瘦小佝偻的老人安分地坐在木箱之间,在海风中时刻守着。普照在随后的船上,想着临别前难得欢喜的业行,想着他难得说了许多的话,但心中却隐隐地担心。

最后的消息是业行乘坐的大船漂流至安南驩州沿岸,遇上了当地的土人。除了阿倍仲麻吕和几位随员,一行人皆被杀或病殁,业行也未能幸免。而那些笨重木箱中的经卷也飘散于碧海之中。

普照安全抵达故土,很久之后才得知这个消息。业行还是没能将他一生的心血带回故土……

后来人们游览唐招提寺,总会想到鉴真与那些优秀有成的遣唐使,殊不知背后还有这样小小的一位老人。他还会被记得的吗?人们大多爱以成败论英雄,像业行这样无功无过的无名留学僧,就算客死他乡,也不会赚来太多眼泪与伤感。但是,见过他的人又为何总对他念念不忘呢?

普照在与业行临别前,疑惑业行不具备对经典的特殊知识,归国后该如何立身。业行答他:“我抄写的经卷一踏上日本之地,会自己走起来,丢弃我走向各处。许多僧侣读它们、抄它们、学它们。佛陀的心、佛陀的教训会正确地传布各地,会建筑佛殿,所有的行事越盛,各寺庙改变装饰的样式,连供物的放法也都会不一样。” 他还不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之前,内阵撒花来象征二十五菩萨,在日本是菊花或茶花。象征五如来吊下五叶幡,还有……”业行完全沉浸于他自己才能理解的陶醉感。

业行老人一生没能看到风景,也没能获得顿悟,甚至连唯一的心愿都未能实现。他在这世上显得很可怜,而且与别人格格不入。只有懂他的人,才知道他内心深深的期许。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社会,会有人有这样极其渺小却又极其宏大的心愿吗?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1997年12月,现就读于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9)班。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书应该这样读?这些读书印上刻下的名句给你答案

疫情年中,再说世界读书日,中西方关于何时开始爱读书有个“巧合”

世界读书日访“书友”:我们都是读书人

头条搜索发布世界读书日榜单:“四大名著”里《西游记》最火

迎世界读书日,作者讲述与中国书店结缘的五十年

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大国重器》等10种图书获奖

用耳朵“阅读”的时代来了? 调查显示去年全国近三成人选择听书

什么是“最好的书”? 这五位给出不同的读书建议

白纸坊街道坊间书阁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传递书香气 快乐阅生活

“世界读书日”国图将开展系列活动 文津图书奖也将于当日揭晓

北京红楼影院变身红楼藏书楼 “世界读书日”开启入藏模式

民国文人淘书乐:鲁迅爱逛琉璃厂 萧乾与书商“斗智斗勇”

“小小科学家”儿童科普课堂开课 小学生可直接提问国家级科普专家

新东方以5282万港币从二级市场买入新东方在线股份

共建森林城市 六合庄林场开展义务植树尽责活动

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教育部回应

北京中职教师增设正高级职称,这类人群可破格申报

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改作业,部分地区:一旦越线,校长也要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