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人工智能距离文字创作有多远? 当创作需要生成很愚蠢

2016-03-18 12:00 网络 TF005

2016年3月18日讯,最近最热的词语,八成就是让人工智能去搞创作,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阿法狗了。发生在它与李世乭之间的围棋大战,在互联网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关注。从第一局李世乭几乎毫无悬念败落之后,从前对几乎与计算机发明处于同一时刻,并不关心的人们开始惊讶,现如此先进,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人类?

 

7

这个在科幻小说当中已经被写烂了的设定,头一次如此真切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太多不同领域的人都在思考自己是不是会被试图让人工智能取代这件事。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首先考虑的就是,人工智能是不是能进行文字创作了?

人工智能的画作拍出了8000美元

让人工智能去搞创作,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几乎与计算机发明处于同一时刻,人们已经试图让人工智能去做艺术创作了。

早在1956年,美国人就首次创作了所谓真正的计算机音乐《依利阿克组曲》,这是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有4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冠之以“实验”,旨在显示电脑程序的作曲可能性。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更有程序能做到分析历史上大师们的音乐作品,从中抽离出合适的部分重新编曲,制作出新的独特乐章。

在绘画领域,人工智能的创作也不算是新闻。1952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就用计算机做出了绘画。

就在最近,谷歌在旧金山举行一场画展和拍卖会,展示电脑在人类的指导下创作的画作,居然有一位职业拍卖人以高达8000美元的价格拍得了6幅尺寸最大的作品。

虽然搞不清楚这是不是谷歌的一次拍卖炒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真的非常认真。在这次下围棋的事件中大展身手的阿法狗,其前身已经被证明是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的。它在没有被人类传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愣是学会了多种电子游戏的规则(比如最原始的电子游戏《打砖块》),而且玩得比人类玩家还要好。虽然这是靠上千个CPU堆积起来的性能,不过也算是非常出色了。

写财经新闻的机器人取代编辑了?

对自己是否会因为人工智能而为事业担忧,可能最早会出现在财经媒体上。去年9月,腾讯财经发了一篇题目是“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的稿子。这条可读性其实很差的新闻,却得到了难以想象的传播效应,原因当然不是人们那么关注CPI,而是文末的来源——本文来源:Dreamwriter。这是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

就连新华社其实也开始采用机器人写稿了。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报道,新华社体育部、《中国证券报》起用了名叫“快笔小新”写稿机器人,它可以根据自己所报道领域的不同,发挥出不同的能力。比如,在新华社体育部,它可以快速生成中英文数据消息,包括每轮比赛的成绩公报和积分排名。在《中国证券报》,它可以写一句话的报盘、一段话的公司财报、快讯等。

在笔者看来,目前这些写稿机器人并不能取代记者的工作,它们只是把有用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有点儿类似编辑的工作。但这也仅仅能算是一个“不怎么会出错的”的合格编辑罢了,距离真正的编辑还差很远。因为写稿机器人只是对数据进行了重新整合,让干巴巴的数字看起来像是人写的,可这仅仅是复制粘贴的简单升级。

在媒体行业,特别是在传统媒体,编辑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把稿件重新编排,让其在平台上能以合适的篇幅刊发,更重要的是,编辑往往会对记者的实际采访和写作做出合理化要求。比如,一个优秀的编辑能迅速找到记者采访素材的不足,能指导记者重新找到合适的素材来对新闻加宽加细加厚。

真正的新闻是什么?绝不是统计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现场,是鲜活的人物故事,是动情的时代记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写稿机器人取代不了记者,也不能当个优秀的编辑。要想让人工智能更加进步,恐怕还得让它有更强大的眼睛和更先进的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得会提出问题。

新闻界有个俗语,叫“没有愚蠢的提问,只有愚蠢的回答”,这话不知道被多少新闻人实践过,也不知道被多少新闻人否定过。假如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去实践或者否定这句话,它才能真正取代这个行业吧。

最愚蠢的做法:当创作需要生成

笔者有一位作家朋友,他创作小说当中最大的苦恼并不是故事情节,也不是人物性格设定,甚至不是很多作家苦恼的如何让小说漂亮收尾。

他在创作小说当中最大的困难是,他不知道怎么给人物起名字!

他认为那些在小说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们,应该有一个与他们生活相匹配的名字。可惜他实在是不擅长起名,每次都会陷入困境当中。在笔者认识他的时候,他甚至已经把亲戚朋友的名字都用光了!

不过后来他不怎么在意这件事了,因为他发现原来早就有人制作了名字生成器。你的角色是什么生辰八字,什么性格特点,往里一输入,马上就会出现成百上千的名字供你挑选。

笔者的这位朋友还是太传统了,其实类似的生成系统不仅仅能生成名字,甚至能生成一本小说了。

去年年底,网络小说《寒门崛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问题还是老问题:抄袭。可这次的抄袭和往次有点儿不一样,这本书的抄袭可以说是涵盖众多作品,从世界名著到名人名言,甚至连报纸专栏这种在网络年代不算特别惹眼的文章都被抄袭。有读者仔细研究后发现,涉及抄袭的段落往往是网络小说用来凑字数的场景描写,对故事内核影响并不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网络爆料,《寒门崛起》的大量描写素材是借用软件收集整理并直接粘贴到章节中的。

上淘宝搜一下就知道,类似的软件实在是太多了。有些号称网络小说必备,被称为码字金手指,拼接出来的东西以整个网络数据为基础,虽然读起来总是挺恶心的,不过对于部分号称日更万字的作者来说就是必需的了。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人工智能并不能进行完全独立的故事原创。他们能做的只是通过新的方式来收集信息从而生产出看上去类似于原创的内容。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局限,造就的东西也往往很愚蠢。

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的机器人写诗,其实也是对素材的重新理解和编排,读起来或许觉得很美,但实际上毫无意义。

说到底,艺术创作特别是文字创作,是需要所谓情感积累的。创作不仅仅是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的交织,更是在融合创作者本身的感情。感情这玩意儿对人工智能来说究竟是什么,或许学者们有更加精确的定义。不过笔者更愿意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形容这件事:

阿法狗能赢了李世石,它可能并不感到高兴,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对它来说,只是执行了一次程序罢了。

这或许就是人工智能和人的差距。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终生学习?《智能学习的未来》中这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

友好近邻!中国智能技术助力韩国“智慧防疫”,效率提升5倍以上

人大北师大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两校今年在京招生规模不变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清华研究员:人类天生具备“秘密武器”

智能阅片、无人清扫消毒车……战“疫”少不了这些高科技!

友谊医院“智慧护理”:来院就诊机器人“带路”,出院随访蜡笔小新来电

专为高中生打造的人工智能教材今年出版,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编写

今年起东城将建5至10所“未来学校”,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

人工智能挑战日本“高考”题 满分200分得了185分

小学就玩编程!清华“90”后博士创业一年,公司已融资近亿元

2019北京智源大会开幕 百余位中外顶尖专家谋划人工智能发展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