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用荒诞对话现实环境问题 戴口罩开另类发布会
2015年12月11日讯,“青蛙是一种象征,因为只有干净的环境里,青蛙才能生存。如果青蛙没有了,那我们的环境可能也出了问题了。现在这样的天气,确实让人感到忧虑。” 昨日,正值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中国国家话剧院全新推出的环保主题原创小剧场话剧《青蛙》,在国家话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剧过士行说:“这个戏表达了我们对环境的一种深刻的忧虑。”
《青蛙》
《青蛙》由过士行编剧,林熙越导演,石展、李任、刘丹、刘洋和张瀚伦主演,是一部三幕荒诞剧。故事发生在一个海滨理发馆,理发者要让理发师给自己理一个最时尚的发型,两人不断推翻旧形式、探索代表国际潮流的新发式,然而理发师总是没给理发者找到理想的时尚发型。远行者在赶路途中路过此地,想理个发放松一下,然后继续旅行,但是由于理发者和理发师之间的纠缠而没有理上发。如此三番两次,远行者去而复返,却从未如愿。一切似乎都未改变,一切又似乎都随着象征生态环境的青蛙消失而全部改变。该剧剧情荒诞而充满象征性意味,在当下科技发达、人类文明飞向火星、穿越宇宙的时代,与全球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脆弱。是否人类会如同剧中“温水煮青蛙”般的毁灭自身?耐人寻味,值得思索。
《青蛙》创作于2006年。编剧过士行介绍道,当时是应日本新国立剧场邀请,创作作品参加“时代与未来”演出季:“2006年,我们周围的环境还没有这么恶劣,但我对环境问题已经有了自己一些认识,而且日本是个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所以我就写了《青蛙》这样一部作品。用荒诞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探讨关于全人类的最严肃问题。” 过士行说,这个戏里有一些禅宗公案的东西,比如问答、棒喝,都是想表达这是心灵的对话。
之所以选中青蛙这个题材,过士行表示源自自己从小的记忆,当年过士行暑假住在姥姥家时,“记得那时候青蛙特别多,晚上经常吵得都睡不着觉!那个年代大家的环保意识还不足,许多人都有过抓青蛙的经历。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就在四九城里抓青蛙。而北京现在基本已经见不到青蛙了,就连郊区也很少了。我问过老农,他们说因为使用农药导致蝌蚪没有了,所以青蛙也就没有了。”
“《青蛙》这个戏,关注的其实不仅是外部的环境的问题,还有我们的心灵问题。心灵如果被污染了,怎么办呢?”发布会现场,林熙越导演和几位青年演员也都谈了自己对于环保问题的看法,并现场展示了各自在环保口罩上手绘出的青蛙形象,呼吁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青蛙》将于12月24日至2016年1月3日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跨年演出1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