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世纪刻痕:折射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

2015-08-10 14:04 网络 TF003

2015年8月10日讯,王老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打开画册,一幅幅木版画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而当年王老双手刻下的这些痕迹也让人们有机会跟随王老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001

王老家中,当年的刻板已所剩不多,大多捐给了美术馆。

2160

虽然已近百岁高龄,但王老依然创作不断。

002

子女为步入金刚石婚的老两口制作了历史相册,年轻时的幸福依然在今天延续。

 

2245

版画作品依然在王老家占据着主要位置。

2247

翻开自己的画册,也打开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2180

年近百岁的王老身体依然健硕。

 

王琦是我国老一辈版画家、理论家。1918年出生于四川宜宾,193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首次发表木刻作品。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任中国木刻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琦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理论家,理论与创作贯穿他奋斗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王琦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了大量美术史的撰写与相关教材编写等理论研究工作,他是新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先行者,相关著述数百万字,业内影响巨大,他也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不可或缺的一位大家,同时也是抗战时期至今唯一健在的老版画家。

“当时抗战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理想、愿望都要服从抗战利益的需要,如果说个人还有什么自我选择的话,那么,凡是有利于抗战有利于民族解放的事情,都应该是自己最佳的选择。”王老在峥嵘岁月里不但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还在重庆创刊了《战斗美术》,当年的编辑部不足七平方米,排版、跑印厂、校对,杂务都是王老一人承担,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让正值年轻的王琦反而觉得舒畅愉快。创刊号刚出版不久就赶上了日寇在重庆进行大规模轰炸。人们在市区时刻顾虑空袭警报,一挂上红球,人们便慌忙躲避敌机的空袭,当不少人疏散到乡下的时候,王琦却依然留在城区创作刊物……“在战斗中产生的战斗美术,它本身必然带着战斗的生活,不但和日本帝国主义战斗,而且还要和一切不正确的理论战斗,和任何歪曲现实的作品战斗。”这是《战斗美术》的态度,同样的批判与战斗的精神也贯穿了王老的一生。

从延安到重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王老的经历折射出近一个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艰辛历程。时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王老的那些作品,特别是抗战时期创作的带有强烈力量感的作品再次走进公众的视线,让人们得益于王老的刻痕,感受国家历程。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甘南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儿时她刻了第一幅版画 是一个被藏在树林里的太阳

陈洪绶最爱才女、美酒和英雄,甚至还专门为这些作版画

荷兰是第一个用笔画出旧时中国,传说中的巍然帝都被记录在版画里

杨可扬:曾模仿丰子恺画漫画后转习版画 风格被视为“可扬神镌”

融入数学元素,还与Supreme联手,这位版画家很炫酷!

尤伦斯艺术中心开展徐冰个展 第一部无演员版虚拟长片首亮相

《方氏墨谱》《程氏墨苑》:师徒反目却成就版画史上两部瑰宝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