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嫦五”探月有望创造五个“首次”
据11月25日报道,为期3天的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25日正在海口进行。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论坛上表示,后续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同时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资料图,白继开 摄
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有望实现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回”。
而在行星探测领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今年7月23日成功发射,预计明年5月实行火星软着陆。许洪亮表示,未来中国还将实施小天体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
在国际合作领域,目前中国国家航天局与44个国家航天机构、4个国际组织签署超过140多项空间合作文件;建立了18个航天合作机制;深度参与联合国外空委等18个国际组织工作。“我们在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中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也欢迎国际各航天机构参与到中国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当中。”许洪亮说。
在多边合作方面,中国推动共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多任务小卫星星座。在宇航产品出口方面,已实施53次国际商业发射,完成14颗通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成为中国高科技产品走出去的新名片。
此外,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将按照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三步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突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在通信、交通、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目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已基本建成,广泛应用于20多个行业和全国31个省、区、市,同时为国际减灾救灾提供遥感服务。近年来中国在商业火箭、卫星、运营、测控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超过160家。
“航天发展运载先行,航天运输系统是航天发展的基础,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路线图,并积极推动新一代运载火箭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发展,实现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许洪亮透露,后续中国将重点发展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一步提高进入空间能力。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
“嫦”风破浪正当时,“五”动九州揽月回。11月24日凌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用巨大的轰鸣打破海岸边夜的宁静,全速托举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划过夜空,
迈出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按照计划,嫦
娥五号将成为中国首颗从月球采样后起飞的探测器,还将带着自动采集的约2千克月壤归来。我们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
作为地球唯一的“小伙伴”,月球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最熟悉的陌生人”,是那个我们每当夜幕降临总会出现在天空中的仰望。
就像一面镜子,月亮映照着苍茫大地,也让我们从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对地球人来说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
值。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国家都“很拼”。
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从月球取回了一块101克的小样本,月球20号探测器和月球24号探测器则分别采集到了55克与170克样品。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间,美国通过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载人飞船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13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艘飞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382千克。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嫦娥五号任务,既是收官之
作,更是奠基之作。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这一步的主任务,要实现月球表面采样返回。这次任务相比我们已经实施的绕月探测、落月探测来说,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术跨越。
“我们这次的目标是带回约2千克月壤。经过论证,2千克数量上不算少,工程上可实现。但作为对这次任务的考核,我们的目标是采样返回。采到样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裴照宇说。
“月球是我们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更是我们地球的战略制高点。”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认为,“因为月球有它独特的条件,它的位置、环境、资源都非常独特,不光是对航天技术、科学认识的后续发展,包括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后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步步惊心”,“嫦五”探月有望创造五个“首次”
嫦娥五号探测器将有望创造我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每个“首次”都意味着全新的挑战,每一步都堪称“步步惊心”。
一是首次月面自动采样,两种“挖法”齐上阵。这个阶段,“嫦娥”将在月面选定区域着陆,并使出浑身解数采集月壤。
为此,设计师们精心设计了两种“挖土”模式:钻取和表取。她随身携带的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将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约2千克月壤并进行密封封装。
二是首次月面起飞上升,全靠嫦娥五号“自己完成”。“嫦娥”完成月面工作后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此举将突破我国航天史上另一个首次——在地外天体上起飞。
月面起飞没有一马平川的起飞地,更没有成熟完备的发射塔架,着陆器就相当于上升器的发射塔架,托举着“嫦娥”回家。探测器还要克服地月环境差异、发动机羽流导流空间受限等难题。
三是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千里穿针、一气呵成”。上升器在月面起飞上升,但还无法直接返回地球,需要飞到月球轨道上,在这里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把采集到的月壤转移到返回器。
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不仅在我国尚属首次,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首次。
四是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打一个“太空水漂”。当返回器从月球风驰电掣般向地球飞来,它的飞行速度接近每秒11公里。一旦速度过猛,返回器一头撞向地球,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让返回器减速飞行。
整个再入返回过程就是让返回器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再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跃出大气层,然后以每秒8公里左右的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气层,返回地面。
五是首次开展样品存储、分析和研究。此次嫦娥五号任务计划开展月球样品的分析与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原标题:国家航天局:中国正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