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大学生陆续回京返校,中国地质大学门口,他一眼认出室友

2020-08-28 13:58 北京晚报 TF020

阔别七个多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本科生孙毅展终于回到熟悉的校园。看到教五楼前草坪上立着的“北地欢迎你回家”,他顿时觉得心头一暖,与相约同时返校的室友在这里合影留念。在北京邮电大学,带着科研任务返校的研究生侯健也已经重新忙碌起来。看到校园里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他不由得会心一笑,“真好,一切又都回来了!”

改变

墙上掏窗方便取件

消毒、测温、核对身份信息、出示核酸证明、扫健康宝二维码……在完成一道道严格的入校手续后,孙毅展拎着大包小包走进久违的校门。

“不错嘛!在家这么长时间,好像也没胖多少!”尽管戴着口罩、隔着半条马路,但他和室友还是一眼认出彼此。事先约好学校门口见的三个人,在分别大半年后重逢。

走在校园里,孙毅展觉得一草一木都格外亲切。“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么久,返校前无数次回忆过学校的模样,今天总算见到了,到哪儿都想多看一眼。”一路上,他发现学校趁着疫情期间封闭管理做了不少修缮改造工程,“科研楼一层空调管线做了更新,宿舍楼里也有了浴室。”

回到宿舍,屋里的状况比三个人想象中要好很多。孙毅展恍然想起来,5月份的时候,学校还曾经让大家在系统里填过申请表,帮有需要的同学晾晒被子,“难怪被子也好好的,跟过去放假回来差不多。”

简单打扫以后,孙毅展换上干净床单被罩,感觉焕然一新。“小卖部、打印店、理发店这些配套服务也都已经开门,基本的生活需要都能满足。”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网购也不受影响,“之前需要到学校外面去取快递,现在考虑到大家不方便来回进出,特意在挨着快递服务站的墙上掏出一个窗口,刚好可以取件。”

孙毅展来到食堂,看到橱窗里已经摆满可口的饭菜。“现在改成盒饭的形式,有三个价位可供选择,每个价位两种套餐,菜品种类很丰富,顿顿不重样。”打包好饭菜带回宿舍,他坐下来安心享用,“按照分期分批返校的安排,目前回来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学校自习室暂时还没有开放,一些基础设施可能会等全校开学后陆续投入使用。”

期待

野外实习出发在即

作为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专业的学生,孙毅展将于8月31日至9月6日到周口店参加野外实习。“学校一直很重视实践,往年都会安排四到六周的实习。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把部分实习改到线上进行。”8月19日,当他接到返校通知时,为期35天的线上实习刚刚结束。

整整一学期居家学习,孙毅展曾经心里打鼓。“大二下学期刚好有很多重要的专业课,还要为实习做不少准备,怕自己学到的知识不够全面,去野外会遇到困难。”不过,一段时间下来,他逐渐恢复了信心,“老师把所有资料的电子版都发给我们。再加上直播课能录屏,录播课能回看,做的笔记反倒比在学校时更细致,理解消化得也更透彻。”

考虑到居家学习条件毕竟有限,线上仿真系统也无法替代摸到岩石标本的真实体验,学校安排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先返校参加小学期,这让孙毅展心里踏实许多,“回来以后,每天都会到实验室上课,把岩石学的内容补回来,最近还会发一些实习用品,每个班还会配一台手持GPS仪。”

孙毅展明白,在“非必要不出校”的原则下,学校还是尽力争取保留野外实习的传统并非易事。“虽然时间上会比以往要短,但能去野外很难得,对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这两天,孙毅展总会约上同学一起到操场上跑跑步,再将登山包、登山鞋整理好,“从体能到物资都要做足准备,一定不能浪费这么宝贵的机会。”

贴心

餐盒降价鼓励打包

“这下是真的回来了!”站在校门前,侯健依然觉得有些不真实。早在两个多月前,学校就曾通过官微发布返校安排的通知。然而,还没等他从山东老家动身,北京的疫情形势便骤然生变,返校工作紧急叫停,“再次收到返校通知,心情越发激动。幸好属于相对较早的一批,高铁票还不算紧张。”

出了高铁站,侯健没有像以往那样坐地铁转公交回学校,而是选择直接打车。“尽量点对点,减少在外面不必要的接触和逗留。”进了校园,他直奔公寓楼,二次测温登记后,回到阔别已久的宿舍,“当时走的时候关好了门窗,所以屋里只有很薄一层灰尘,简单打扫完开窗通风,再把空调过滤网刷一遍,就可以入住了。”

侯健来到食堂,看到门前新建了一排餐前洗手池。“这样挺好的,既方便大家做好个人卫生,又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人员分流,避免入口处发生拥堵。”通过导流杆走入食堂,侯健看到墙上贴有不少提示“同向就餐”的标语,窗口前的地面上贴有“一米线”,餐桌上还加装了亚克力材质的十字隔板,路线则改为从入口到出口单向通行,“餐盒价格从过去的一块钱降到六毛钱,鼓励大家打包带回宿舍吃。”

在教学楼门口,侯健发现同样配有人脸识别的测温仪,登记后方可进入。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细微变化,其中涉及很多细节,这些都在根据需要动态调整。比如,公寓原来有三个出入口,刚来的时候只开放一个,随着返校学生人数增加,后来增加到两个,便于实现分流。“侯健了解到,体育馆和图书馆也正在研究疫情期间的开放政策。”据说会采用预约制,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人数,对大家来说也更安全。

感动

“云邮校园”万人在线

尽管离开校园半年有余,但侯健觉得一切都并不陌生。“6月初的时候,学校组织过一次‘云邮校园’的活动,通过智能安防机器人‘北邮一号’的高清摄像头和5G网络,让大家把校园的角角落落都看了一遍。”在侯健看来,这段独特的经历相当有“北邮特色”,“那段时间,每天值班的乔校长经常漫步在校园里,忽然想到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和欧拉环游等经典的图论问题,于是建议同学们思考应该如何设计最短路线遍历校园道路。”

活动发布以后,大家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甚至有外校学生踊跃加入。“这其实是我们计算机算法里面的必修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大家重新认识校园,又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一味埋头编程更有意思。”很快,同学们提交了代码,老师们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设计好的最佳邮路告诉“北邮一号”,从而让其据此实现自主巡游,“6月3日那天,这场活动同时在B站和抖音两个平台上直播,上万人在线互动。当大家通过摄像头实时画面看到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时,都特别激动,弹幕不断刷屏。毕竟大家离开的时候还是冬天,树上光秃秃的,再见到校园已经是夏天,到处枝繁叶茂。”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侯健上学期的科研任务也是在云端进行的。“学校内部搭建有教学平台,老师会在上面发布课件,作业也可以在系统里完成。”此外,侯健发现云端还能带来意外的收获,“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要组织共青团表彰工作。以往由于校区比较分散,再加上活动中心场地有限,真正到现场参与的学生最多300人。但今年改成在线上进行,一开始就有3000多名同学参与,倒是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提升工作效率、扩大活动影响的新方法。”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大学生陆续回京返校的故事 “分别七个月 我们回来了!”)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宗媛媛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60余万大学生将返京!各校要用“健康宝”把好校门关

高铁、跨江大桥……大学生在菜地里打造出新基建!网友纷纷看呆了

名牌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警方:有固定收入,系报复他人

教育部给本科教学“打分”,学业挑战度不高,网友:不能一概而论

山东聊城被顶替上学当事人拒绝私了!冒名顶替者同事说举报做得太绝

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新进展:顶替者入学材料系亲戚找人代办

山东被顶替上大学农家女再发声:我就想知道她怎么拿到我的录取通知书

中北大学通报学生坠楼事件:排除他杀,事件合理合规处理,遗体已火化

山东通报“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确有其事,顶替者身份曝光,已停职

农家女16年前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山东冠县回应: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心理专家谈大三生舞弊被抓后轻生:校方无过错,处置上可更人性化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