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拉萨种灵芝的北京汉子

2020-07-26 13:40 北京晚报 TF021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常木村的村民都知道,村里有个执着的北京人。年届五旬,总爱戴一顶帽子,见人总是笑嘻嘻的,话说多了爱喘。这人来了三年多,带着村民,锲而不舍地守着村里唯一的一片温室大棚。

门小林站在大棚前怀抱着自己种植的灵芝菌株,对他来说,这些菌株就是他的事业,也是他在高原的生活寄托。

种植灵芝的大棚里整齐有序,当地的村民正在进行护理工作。灵芝价格高,种植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

这人是谁?为啥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守大棚?

原来,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2015年,马乡常木村建起了85栋蔬菜温室大棚。一排排大棚看上去气派、壮观,可当地村民以牧民为主,种青稞、土豆在行,根本没人干过温室大棚。久而久之,大棚荒了,牧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

门小林种灵芝的生态农业园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马乡,周边白云青山环绕,油菜花田和碧绿草地相间,景色宜人。多年在这块土地上劳作,他也深深爱上了高原。

2017年,家住北京昌平区兴寿镇的门小林正好告别了上一份工作,已经50岁的他正发愁未来的出路。一次偶然的牵线搭桥,他得知这里有一片待开发的温室大棚,忽然眼前一亮,登上了飞往高原的飞机。

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初来乍到的门小林几宿没睡好,可连续考察了几天之后他异常兴奋。他发现,当地光照好、温差大等特点非常适合栽种草莓。“我在附近村子里一打听,他们居然都没有吃过草莓。”门小林来自草莓之乡昌平兴寿,种植草莓对他来说“手拿把攥”。他当时感觉眼前就是一条光明大道。

完成考察后,他就立刻与拉萨当地一家公司合资,种起高原草莓。12万株草莓从昌平运到了马乡常木村,门小林雇了几十个当地的贫困藏民,手把手教他们育苗、除草、施肥……经过几个月的辛勤付出,草莓结果了,虽然个头小,但甜度比昌平本地种植的草莓要甜很多。门小林以为可以大卖,但是销量惨淡。“采摘吧,当地人没有这种休闲习惯;往外卖吧,草莓太娇气禁不起磕碰。”这一年,门小林赔了整整80万。

不过,门小林没有放弃。

2018年,他又带着当地藏民试种蔬菜,但因为气候条件不合适,再一次赔本失败了。

去年,他经过调研发现,灵芝、平菇等食用菌既好养殖,价值又高,于是又开始试水食用菌种植。如今,眼看着灵芝等食用菌渐渐长大,门小林心中的希望又渐渐燃起来了。

琼达(左)是门小林经营的农业产业园的技术员,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种植护理技术不断提升,已经是门小林的有力帮手。

门小林的灵芝大棚雇佣了不少当地村子的藏族群众,他每天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种植、护理菌株。有了工作的村民们收入也提高了。

为什么选择锲而不舍地留在高原?

门小林答得毫不犹豫:“舍不得这些可爱的村民。”在高原打拼的这几年,门小林交上了很多藏族朋友,他的温室大棚还解决了村里4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琼达就是其中一个,这个29岁的藏族姑娘以前曾经在拉萨市打工,背井离乡无法照顾家人。门小林接下温室大棚之后,琼达凭借良好的普通话成为了公司的主管,每天不仅有活儿干,有钱挣,还能方便照顾家人。“门总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亏待我们。”琼达觉得,报答这位北京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努力干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叶晓彦 文 和冠欣 摄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助墨玉脱贫,朝阳群众为核桃大枣代言

北京发布扶贫支援阶段性成果,已帮助71个县摘帽120万人脱贫

吴曼琴医生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定期到阜平健康帮扶,她的战场暗流汹涌

《秀美人生》拍出新时代扶贫精神,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人物的心理动力

首批铁路消费扶贫柜亮相北京南站

《青春在大地》扶贫故事催人泪下,创新脱贫攻坚主题节目形式

淅有山川:淅川楚国文化浓郁且天赐美味 脱贫和保水是两大任务

小笤帚成脱贫致富大产业,“中国笤帚苗之乡”巴林左旗退出国贫县序列

全国1007家三级医院与各贫困县1172家医院结对帮扶

随着脱贫攻坚战深入,藏族汉子强巴丹增的好日子来了

内蒙古林西500多亩园区日产百万枚鸡蛋,“金蛋”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京蒙携手!直播带货让农牧民搭上网络顺风车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