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西500多亩园区日产百万枚鸡蛋,“金蛋”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城南的锅撑子山下,有一片500多亩的园区。园区内,绿树、青草环绕着30多栋场房。场房里生活着百万只蛋鸡,每天产下百万枚鸡蛋,95%运往北京。在北京市场,这些不添加激素、抗生素的鸡蛋受到北京市民的欢迎。在林西,这些鸡蛋也是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鸡蛋”。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的金鸡扶贫项目青年鸡舍内,茁壮成长的小鸡肩负着助力当地增收致富的使命。
7月末的一个上午,记者经过严格的喷淋消毒,穿上连体服,走进园区内的一栋蛋鸡场房。这栋场房高约6米,共有8层鸡舍,最多可容纳约10万羽蛋鸡。如此庞大的“饲养对象”,场房里却没什么人,“只需要1位工作人员就可以管理整栋场房,所有饲料投放、室内灯光和通风控制都采用电脑全自动运行。”园区副总经理杨雨成对记者说。
金鸡扶贫项目共有六个存栏30万只产蛋鸡舍和两个存栏30万只青年鸡舍,蛋鸡年养殖规模达240万只。
话音刚落,每排鸡舍一侧的传输带开始自动运转,一枚枚鸡蛋通过传输带从养殖场房往包装车间转运。“上午是产蛋高峰,鸡蛋产下后会进入蛋槽,到一定数量,传输带就会启动运送。”杨雨成说,目前园区每天产蛋百万枚,95%运往北京,当天产蛋,当天运走。
在产蛋鸡舍内,每天约有170余万枚鸡蛋通过运送带送往蛋库准备包装出厂,发往北京及周边市场。
包装车间里,50岁的杨卫东正和同事们把一排排鸡蛋包装盒放进一台设备里,机器飞速运转,将整排的鸡蛋填入盒子中。这份工作杨卫东已干了近两年,他很知足。2011年的一次交通事故后,他失去了左腿,虽然装上了假肢,但再也无法下地劳动。妻子患糖尿病10多年。顶梁柱开裂,家里顿时陷入困境。“只能偶尔下乡卖点豆包干粮,加上救济维持生计,一个月拿不到1000块钱。”杨卫东说,后来县里建起了这个蛋鸡产业园,他通过招工来到这里上班,每个月工资能有2800多元,还包吃住,每个月4天假,工作强度也不大。“现在家里日子好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干!”杨卫东说。
金鸡扶贫项目为林西县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其中不少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蛋库内,筛选和包装等相对简单工作岗位也为低技能人士提供了劳动机会。
记者了解到,林西金鸡项目总投资3.75亿元,其中政府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然后租赁给引进的北京企业德青源公司。该公司通过生物物资和流动资金投资1.25亿元,建成了这个林西生态园。目前生态园拥有180万羽蛋鸡规模养殖场、60万羽青年鸡规模养殖场,以及年产8万吨饲料加工厂、3万吨有机肥厂、蛋品分级包装车间等。
除鸡蛋生产外,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也助力林西县经济发展。其中鸡粪处理业务就可实现年产3万吨生物有机肥,促进周边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采用“379”扶贫模式,“3”是德青源公司在生产经营用工中30%的工人需来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是与金鸡项目相关的玉米订单种植、物流运输、包装材料、临时劳务等上下游产业,相关企业或合作者在用工时,70%的工人需来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是该项目租金收益偿还融资贷款本息后,净收益90%以上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拨付到行政村,用于大病救助、发放扶贫专岗岗位报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
(原标题:致富“金鸡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航 文 邓伟 摄
流程编辑: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