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北店村80后闺女带村民开直播卖桃,“桃农”不再发愁客商压价
盛夏,平谷丫髻山浸润桃香。山脚西边,北店村的桃林里传来一口脆生生的平谷话,原来是岳巧云又开直播了。
岳巧云在桃林里直播。
直播屏幕里,岳巧云短发清瘦、快言快语。才开播不久,就有五十来人进了她的直播间,每每有人来,她都要道一声“欢迎”。巧云直播带货,从不摆出促销的架势,而是轻松愉快把种桃、选桃的讲究一一道来。“你们看这土,水气不厚,”她把镜头摇向桃林的土地解释道:“因为我们浇地的次数少,桃子也能保留本真味,甜度不降。”
屏幕那头,观众的订单雪片般飞来。
岳巧云是“80后”,土生土长的平谷北店村闺女。几年前,她辞去城里的高薪白领工作,成为绿云兴农果品合作社的社长,带着方圆几个村的200多户桃农一起种桃卖桃,让平谷大桃走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
往昔
村里老人多
种不动的桃林撂了荒
平谷大桃虽然远近闻名,但北店村桃农以前只顾埋头种桃,没掌握定价权。好桃子有时却卖不出好价,利太薄。对此,刚“脱低”的种桃老把式杨玉田深有感触。凌晨3时,他就要披上外套出门了。在桃林里支起梯子、戴上头灯,摘下一个个熟透的枝头桃,然后忙不迭往批发市场送。碰上客商压价也没辙,还得抽两毛钱服务费。他说,自己辛苦种了一辈子桃,一年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就几千块。
村里老人多,妇女多,残疾人多,种不动的桃林撂了荒,家庭收入也受到影响。“就说我吧,家里种了五亩桃。从开春一直忙到初冬,施肥、剪枝、除草、疏花、疏果,全得自己干,没个清闲的时候。”已经“脱低”的村民岳清贵说,他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渐渐干不动了。可两口子的吃穿用度全靠这几亩桃林,“我就想着,硬挺着,能干几年算几年吧。”桃农面临的这些难题,都让人挂心。
以前,北店村很多村民都居住在这样的老旧瓦房中。
变迁
大桃“触网” 快递一天运走三千盒
北店村是个桃林环抱的小村庄,步行半小时准能绕上一圈,一派鸡犬相闻的宁静祥和。村里百来户人家,几乎家家住得整洁宽敞。就连最破的一处瓦房最近也要翻新了。
村子东边,八间房合围成的一个小院,就是绿云兴农果品专业合作社的所在地。从早到晚,果农们骑着电动车把自家大桃运到这儿,套上网袋、放进隔板、贴上电子物流单。顺丰、京东等企业的物流车随时在门口等候,一天少说能走三千盒。仅需4小时,水灵鲜香的大桃便会出现在市民餐桌上、单位食堂里。
产销对接 桃农掌握定价权
这个貌不惊人的合作社,怎样让大桃“触网”,带领桃农致富?要从五年前说起。生鲜电商彼时风头初现,新社长上任的头一把火,就是为大桃开辟电商销售渠道。
为啥发展电商?别人来问,岳巧云就抽丝剥茧地解释,以前,桃农没掌握定价权,好桃子有时卖不出好价。如果发展电商,生产者和消费者就能直接对接,定价权和收益权也就牢牢掌握在桃农手里。
不过,发展电商绝不是线上开店这么简单。桃子是“隔夜愁”,摘下后次日发软,极易腐烂。岳巧云仍然清晰记得,网店的第一单是发往广州。桃农们争分夺秒采摘、发货,可偏偏碰上下雨天,桃子到了广州,早烂成一摊水儿。岳巧云一次次找快递企业谈,把运输时间一压再压。平谷区也在大桃各主产乡镇开辟揽收点,桃农不出村,就能发生鲜快递,京内半天到货。
如今,村里百来户人家,几乎家家住得整洁宽敞。
今朝
16户低收入桃农
全部“脱低”
如今,北店村桃农几乎个个学会开微店、发朋友圈卖桃,不用发愁客商压价了。
同时,桃林撂荒的局面,也有所好转。去年,合作社流转了200多亩桃林,全来自岳清贵这样的高龄、残疾家庭。这样一来,零星的桃林连成片,可以使用大型农耕机器降低成本。村民岳清贵也进入合作社就业,每月出勤20天,干的活儿比从前轻省不少,年收入反而增加了2万多。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杨玉田、岳清贵等16户低收入桃农全部“脱低”。有人说要多谢岳巧云,她总是赶忙推托:“小时候父母创业,我就跟着村里的叔叔婶子吃百家饭长大,现在是回报乡亲们的时候了。回村种桃卖桃,也让我找到了广阔的新天地。”
如今,北店村的桃农纷纷开了抖音、快手号,在田间地头拍短视频、开直播,让大桃“触网”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朱松梅
本报记者:甘南 摄
流程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