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你知道啥是“二股子”吗?五十多年前,家家户户可能都离不开它

2020-05-30 16:47 北京晚报 TF015

多年前,乌盟后山是用两根拉杆的风箱烧火做饭的,村里人管拉风箱叫拉“二股子”。

图文无关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我三岁时到内蒙古,拉着“二股子”、吃着莜麦面山药蛋长大。十九岁那年,我从完全小学下到村里教书,一个人烧火做饭,一天两三顿饭离不开“二股子”。那会儿时兴样板戏,几个姑娘经常到学校找我学戏,帮我做饭。做莜面则是她们的“拿手好戏”——我从小学搓鱼鱼(用双手搓成的莜面条),一次只能搓两根,她们一次搓四根。她们推的窝窝儿(莜面卷)薄如纸,立在笼里齐刷刷一般高,而我一个也推不来。眼瞅着我笨手笨脚,她们就指派我烧火,可那风箱“呼嗒”了半天,也烧不开一锅水。

“邓老师连‘二股子’也不会拉,真是白面书生!”一个叫引弟儿的姑娘把我推开,帮我烧火,谁知她也拉不旺火。“啊呀,没毛了!”——风箱里有个毛头,相当于活塞和肺,是用鸡毛勒上的。风箱使用的时间一久,鸡毛都掉光了,自然推不出风,可是我根本没勒过毛头啊!晚饭后,引弟儿把她爹妈带过来,折腾到半夜,才把勒好的毛头放进风箱,推一推润滑,再装上拉杆,风变得足极了。

村里人也管二胡叫“二股子”,因为它有两根丝弦。学校里有把破二胡,琴筒上的蛇皮裂了,放学后我就瞎拉。村里人说:“邓老师恓惶得不行,‘格锯’起‘二股子’了!”他们不说拉二胡而说“格锯”“二股子”,就好像是说我在锯木头。当时我仅仅会定弦,定好了弦,就试着拉《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在是爱死人……

不久后,“兰花花”们都穿上白色衬衫、蓝色的确良裤子,有的还穿上一双丁字皮鞋,做“新嫁娘”远走高飞了。当时婚姻法规定男二十岁、女十八岁方可登记结婚,但她们没有一个人年满十八岁;爹妈收了人家的彩礼,做闺女的只得从命了。她们从供销社买了纸烟和洋糖,遇见村里能说得上话的人,就递过去一些。引弟儿没有和我道别,趁我上课的时候,她把纸烟和洋糖扔到我的灶台上就走了……

当学校那把“二股子”“格锯”不出声音的时候,我离开了那个小山村。二十六岁那年,我和一个当民办教师的北京知青结了婚,不仅没花“彩礼”,只做了一顿油炸糕招待同事,就算是办了婚礼。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国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很少有人用“二股子”烧火做饭,连后山都已通电,改用电吹风了。“兰花花”们还健在,她们的孙辈都该上大学了。二胡我也没有再拉,始终维持在会定弦的水平。

这几个月一直“宅”在家里。一日,我忽然听到对面楼上有人在拉二胡,莫非拉二胡的这位也是故乡人?隐隐约约的,又有《走西口》传来,于孤寂中倍感亲切。如今因为疫情,暂时回不了家乡,听一听“二股子”,也让我热血沸腾……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邓乃刚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曹先生的音乐课

本周音乐演出推荐:巴赫爱好者有福啦,还有俞峰执棒的爱乐乐团

县委书记演奏二胡严重跑调走红 乐团回应:不是权力强奸艺术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