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为何成人留给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别让读书日的仪式流于形式

2020-04-22 13:59 北京晚报 TF02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疫情期间,现场活动少了,多个平台举办活动喊网友去读书。与读书日各种热闹形成对比的,是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上的一串“冷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人纸质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时长及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都有所下降。其中,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不足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2.84本,仅有12.1%的国民日均阅读图书超1小时。

资料图 阎彤 摄

以节日的形式推广读书,世界读书日如同一声提醒,有助于推动共读行为,构建阅读社会。每逢读书日,名人作家力荐好书,网友朗读热情高涨,类似的情景都会轮番上演。不过,不少人热衷的似乎就是“过节”,刚参加完读书活动,图书就可能束之高阁,刚过完“读书日”就忘了“读书”事,有网友坦诚留言:“上次读书日时心血来潮买的新书,直到现在还没翻过。”读书日虽一年一度,但设立初衷是增强国人在平日里的阅读;读书日的督促提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把阅读化为常态,让读书成为自然。

精彩的人生,往往是靠读书后的思考来争取。读书能滋养心灵,塑造品格,预见未遇见的世界,做出更智慧的选择,甚至将寂寞孤单化成充盈浪漫……古今中外,对于读书价值的赞颂早已不计其数,再不必多说。阅读带来的好处无可比拟,日常读书不该成为任务,更不能用来作秀,应是发乎于心,践之于行。

为何成人留给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个流量奔涌的时代,碎片化信息占用了人们大部分时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青壮年尤爱数字阅读,三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这些随新技术而兴起的学习方式便捷高效,各有优势。只要能从书中获益,就值得提倡。但“听书”毕竟不能代替“看书”,静下心来,让思绪钻进一本纸质书时所领略的语言之美、文字之力,并非信息浏览和侧耳聆听所能比拟。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是给读书增加仪式感,说明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同时也是社会的事,可以提升社会的文明高度。无论出于个人需求,还是社会需要,年人均阅读量不足5本,这一数字都亟待提高。不妨在忙碌中挤些缝隙留给阅读,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去接力读上几本好书,别让读书日的仪式最终流于形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殷呈悦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教室看书老爷爷收到网友寄的书,笑得好开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农民工留言图书馆” 为何能火?书能给人带来什么

晚自习后收垃圾老爷爷在空无一人教室读书,网友:鼻子酸了

“2020北京书市·书店之夜”百场直播正式开启,敬一丹助力

47本童书入选儿童阅读好书榜,《钟南山:生命的卫士》适合8至12岁

北京出版集团12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

世界读书日宋庆龄故居又见海棠诗会,西城区2019年新增七家阅读空间

2020年“阅读北京”推出五大活动 现场交流疫情期间阅读心得

最新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2019年人均读图4.65本

《广场与高塔》:通贯古今,以新视角重铸有形和无形网络

《万有引力之虹》中译本阔别归来,专家建议:别在星巴克、地铁站读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