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区“流动值日牌”又要回来啦,引导各家各户搞“门前三包”
4月,是全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小区里消失了多年的“流动值日牌”又要“重出江湖”,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本市部分街道打算“重启”风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民“轮流值日”的好做法。据市城市管理委统计,短短半个月,全市已有80万人次党员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中。
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在天天家园小区居住了20年的邢淑梅是一名退休老党员,每个周末都会自愿参加到周末卫生大扫除的队伍中。“搬、抬、洒、扫”,是每个参加卫生大扫除党员的4项主要任务。
而这回,邢淑梅又有了新任务。她先是拿着装有消毒水的小喷壶,对着楼门把手、楼道扶手和电梯按钮等人员接触频繁的区域一通喷洒,紧接着又用手里的抹布,将消毒水擦拭干净。“现在卫生大扫除,又多了两道工序。疫情期间,除了‘搬、抬、洒、扫’这四步外,还多了‘擦、喷’这两道工序。”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处副处长李雪告诉记者,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已清理各类垃圾渣土27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9.5万处,治理环境脏乱点9000余个。而除了扫除之外,疫情期间很多地区又增加了“消毒杀菌”这个防疫环节。
卫生大扫除不是“一阵风”,不能只在每个周末才刮一刮,而要形成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更多市民参与到爱卫运动中。东城区永外街道工委书记陈卫兵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小区还没有物业,楼道或院落等公共环境卫生都靠居民自发打扫。“每家门口钉个钉子,这周轮到谁打扫楼道卫生,就在他家门口挂个值日牌。现在,我们打算将过去轮流值日的办法,重新在小区楼门内推广。目前,正在定制‘流动值日牌’,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引导更多居民加入到爱护卫生的队伍中。”
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出的《环境卫生大扫除倡议书》中,特别提出了“精细清理居家小环境”的倡议。号召市民从自身做起,开展人居环境大扫除。李雪表示,要让定期卫生大扫除活动,转化为市民主动爱护环境、讲卫生的习惯。因此,疫情期间周末大扫除的范围也逐渐从小区、胡同的公共区域,向楼门、院门内深入。比如,引导各家各户搞“门前三包”,除了扫净自家屋里,大家还可以把自家门口的卫生也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