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总觉得用公筷见外怎么办?分餐制进家门,难也要推行
一到吃饭时间,詹女士家4口人很自然地用餐盘盛饭菜,拿起专属筷子,“分餐习惯的养成,要感谢这次疫情。”詹女士笑着说。
资料图 吴镝 摄
日前,首都文明办发起公筷行动公约,号召市民把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记者采访发现,公筷公勺想在家庭中普遍推广,还有不少困难。
老人觉得用公筷见外
用自己的筷子给家人夹菜,用嘴吹凉勺子里的汤喂给孩子,一直以来,合餐共食是国人普遍的用餐方式,詹女士家也一样。疫情发生时正值春节团圆之时,可詹女士却决定,要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以前,婆婆很反对,觉得这样做一点儿没有人情味。”
詹女士开始做婆婆的工作,她找来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视频放给婆婆看,“咱们家孩子才3岁,抵抗力差,大人们的口水里携带了病菌,使用公筷公勺后,能大幅减少病菌的迁移。”
“饭店用公筷公勺能理解,咱们一家人,还分什么?”婆婆有些不解。以往总是持中立态度的丈夫这次也站在詹女士一边。
就这样,詹女士家开始把公筷公勺摆上桌。“刚开始,老人不习惯,觉得见外。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磨合,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詹女士介绍,菜炒好后先放在公盘里,大家取食时再用公筷夹到自己的盘里。
后来,转变了想法的婆婆还给想了一个招儿,每人挑选不同颜色的橡皮筋,绑在筷子最上方,从那之后,每个人有了自己的专属筷子。
一到亲友家就“破功”
“我家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有好几年了。”看到首都文明办的倡议,马女士在朋友圈写道。
马女士是一名新闻工作者,2017年初,她看到了一则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视频,再详细一查,原来这个病菌如此普遍。“合餐制易带来疾病传播,不少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就是最好的实证。”回家后,她把这个新闻解释给父母听。一家人当即决定,分餐进食。马女士从网上买了好几个全新的餐盘和筷勺。每次家里炒完菜,每人用公筷挑些喜欢吃的放在自己盘子里。接着,马女士又买了台消毒柜,一天对碗筷和餐盘进行3次消毒。
就算是吃火锅,马女士一家也严格执行用公筷公勺。“有人觉得吃火锅就是要那种热热闹闹的感觉,但这么多双筷子在一个火锅里捞来捞去,等于把含有自己口水的筷子在汤里反复涮了好几次。”不仅如此,马女士一家三口去餐馆吃饭,也会主动多要两双筷子当公筷。
3年下来,分餐习惯算是养成了。让马女士困惑的是,就算一家人执行得好,可是同学聚会或者有远房亲戚上门,就会很“尴尬”。“如果是特别熟的同学、亲戚,我就直说,为了健康着想,大家把公筷公勺用起来。”马女士直言,大部分时候她一提,顿时气氛就冷了,有的人还会来一句:你是不是嫌我们脏啊。
分餐制先从家里做起
与餐馆落实公筷公勺、分餐制相比,“公筷行动”推广到千家万户的小餐桌,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
到底难在哪儿?“还是习惯问题吧。”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传统观念深厚的年轻人和老人持保守态度,但大部分人也表示,这次疫情是一个好时机,自己愿意尝试,把公筷公勺和分餐进食落实到自己家,也有人建议可以让孩子做个良好的示范,带动家长养成习惯。
首都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保证外出聚餐用“公筷公勺”,先从家里吃饭做起。“这不是矫情,也不是生分,而是为了每个人舌尖上的文明。”推广使用公筷,变疫情为益情。虽然难,希望大家共同履行这份文明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