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写作是要有生活经历的,但如今风行的写作方式却成了“闭门造车”?

2020-03-02 16:54 北京晚报 TF019

时下,虚拟的事物有很多:打游戏有虚拟货币,想聊天有虚拟情人,还可以虚拟饲养宠物、种植树木……就连写作也有了新模式——虚拟写作。

作者:徐永清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虚拟”有两个意思:一为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二为虚构。所谓的“虚拟写作”,其实就是虚构写作,说好听点叫“闭门造车”,说难听点就是胡编乱造。

众所周知,写作是要有生活经历的,就算不能亲力亲为,起码得是耳闻目睹。通常人的经历越丰富,写出来的作品就越动人,但虚拟写作不遵循这样的法则,什么时髦就“写”什么,只要时尚、小资、煽情,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行。

我认识一个女性写手,姑且“虚拟”一回叫她“萍萍”。“萍萍”明明二十岁出头,尚未婚嫁,甚至连对象都没有,却大写特写浪漫的爱情故事。“浪漫的爱情,平淡的生活”,谈恋爱的时候只一门心思,当然浪漫,可婚后谁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心思浪漫。凡人要为柴米油盐奔波,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的中心立马转移到后代身上。常言道:“一个孩子,三亩地。”这“三亩地”忙人、烦人,却也忙并幸福着、烦并快乐着。“萍萍”那些凭空想象、无限拔高的浪漫,只有影视剧和小说中才会出现,真实的生活中没有,或者少有。还有一个人,明明生活在边远的小县城,出城、出省的机会都很少,更谈不上走出国门,他不仅大写祖国各地的景色,还特写欧美诸国的风。其知识之渊博,超过学者;其游历之广博,超过外交官和旅行家。如此“博学”,不过是东拼西凑、“生吞活剥”罢了,与剽窃并无二致。

虚拟写作何以风行?省力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借鉴一下,或将他人的文章“改编”一番——换换标题,将原文主人公的性别、年龄、故事发生地稍作修改,便大功告成了。再借助电子邮件之力,如洪水猛兽一般砸向各类发布平台。话说回来了,这些虚拟写作的作者大都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几乎没人用真名真姓,均是身着“马甲”的“地下工作者”。他们既怕坏了自己“真实”的名声,也怕原作者追究、怕编辑“封杀”。

其实虚拟写作的实质是杜撰,是借鉴,是模仿,是拿来主义;再说得严重些,是偷,是盗,是过街老鼠。《弟子规》有言:“同是人,类不齐。”毕竟生活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如此一想,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9

分享到

为学生改作文要把评判变成交流!怀着善意去发掘,总能发现闪光点

海明威为何“写作单脚站 修改坐沙发”?与孟子“四字箴言”不谋而合

国内“悬疑小说第一人”蔡骏创作20年,《镇墓兽》第五部即将出版

几十年前,看马识途用电脑写作,就像顽童在摆弄喜欢的大玩具

到异邦深处去旅行,刘子超探寻古寺、走入部落,写出了怎样的书?

这位读书人谈阅读感悟 在《且读且思》中分享种种“奇遇”

巴金最崇敬托尔斯泰,用“拣来的武器”战斗,翻译事业贯穿其一生

四十位知名作家加入“十月文学高校计划” 走进高校为大学生授课

孩子一篇“跑题作文”却受到母亲夸奖 自此定下写小说的目标

《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三原则让孩子学到先生的真正风采

《极速写作》:写作马拉松活动创始人剑飞讲述怎样一天写10万字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