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一键呼叫设备走进老人家,但这些细节不适老,关键时刻难救急

2020-01-10 13:48 北京晚报 TF019

独居老人在家跌倒,或是突发急病,可能连一通求助电话都来不及打。这时,手边有一个紧急呼叫器或许能帮上大忙。

韩奶奶在尝试拨打一键呼电话。

在北京的一些社区,一键呼叫设备已经走进了老人的家庭,成为老人居家的一道安全保障。但记者发现,电池续航短,不符合佩戴习惯等问题,可能会阻碍老人的使用体验。

一键呼 急救中心配专线

家住十里堡东里的韩俊然,今年已经70岁。一个多月前,社区给她家配了台“一键呼”智能呼叫电话,除了能一键联系附近的养老驿站、家庭医生以及预存的两个亲人号码,遇到紧急情况,电话上还有一个醒目的红色呼叫键,按下就可以一键直拨999急救。韩奶奶平时和老伴一起住,自己患有心脏疾病,老伴又有脑梗,韩奶奶直言,这部新电话让她感觉踏实了不少。

没装电话前,韩奶奶就曾有过几次身体不适,每次都是赶忙吃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但有一次,即使吃了药,情况也丝毫没有缓解,她只得去了附近的社区医院。“做心电图的时候,医生护士表情就不对了,说得赶紧叫救护车。”还好,因为送医比较及时,韩奶奶经过抢救总算化险为夷。

发病当时,韩奶奶一度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还问医生能不能让孩子开自己的车过来接她,再帮忙送去医院,结果被医生严厉教育了一番:“你还有空用自己的车,不叫救护车就来不及了!”有了这次经历,韩奶奶对于“叫急救”这件事也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身体再次出现严重不适又无法缓解,比起慢腾腾地叫孩子,或是去社区医院,还是直接叫一辆救护车更靠谱,而新装的一键呼电话正好符合她的需要。“我当然希望别出事,但要真出事了,我一定按它。”

刚装电话的时候,工作人员曾测试过线路的通畅性。时间过了一个多月,呼叫功能是否还正常工作?韩奶奶再次按下了电话上的呼叫键进行测试,不到两分钟,电话铃就响了起来,正是从999急救中心打来的。

“要是为了验证呼叫能不能用,其实不必每次都按电话上的按钮。”一键呼电话的服务提供方表示,每户家庭安装设备时还附带了一个便携呼叫器,除了同样具备呼叫功能,呼叫器上还有一个自检按钮,“按下之后,如果电话终端有反应,就说明电话在正常工作。”

韩奶奶的家位于朝阳八里庄街道,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刘杨表示,一键呼电话是在朝阳区全区范围内推广安装,而八里庄街道因为老年人比例很高,是最先安装的地区之一。“我们主要是给8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还有一些失独、残疾老人有需求,我们也会适当放宽年龄,目前街道内已经装了2300户。”

为了能及时响应老人的呼叫需求,999急救中心配备了一个专线,用来接听老人通过一键呼发来的紧急求助信号。此外,999后台也录入了每部设备对应的安装地址,韩奶奶接听999打来的电话时,对方就准确报出了韩奶奶家所在的地址信息。

难救急 真出事还得120

除了八里庄街道,近期同样安装了智能呼叫设备的,还有东花市街道的120户居民。与一键呼主要对接999急救中心不同,这套设备对接的是东花市南里东区养老驿站。

智能呼叫系统

“我们这套设备总共四个部件,呼叫终端、红外传感器、便携手环和固定拉环。”南里东区驿站负责人张辉介绍,呼叫终端可以预存两个子女的号码,按下对应按钮即可一键通话。此外,终端上还有一个黄色按钮,可以直接拨通驿站前台的电话,工作人员会接听老人的请求。

除了一键呼叫,终端上还有一个广播的功能。每天早上8点,系统会自动将当天日期、天气等信息存储到终端内,终端上的广播按钮也会亮起。老人按下按钮后,广播就会自动播放。张辉介绍,这项功能除了能为老人提供信息,也起到了自动访视的作用,“老人能够按下按钮,说明当天身体是没问题的。如果老人一直不按,配套的红外感应器也没有老人的活动记录,我们就会主动跟老人联系,以防出现危险情况。”

 一键呼电话

本次安装的120户,是东花市街道筛选出的高龄或独居老人家庭。家住南里社区,今年89岁的独居老人张老就是其中之一。平日里,张老每天都会定时按下广播按钮,有时也会一键呼叫驿站,要求一些上门服务。在他看来,这台呼叫设备确实给自己帮了不少忙。

但相比于不那么急迫的呼叫服务功能,真正遇到紧急情况时,张老使用终端求助却不太顺利。有一天,张老在夜里11点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准备请驿站叫一辆车送他去医院。但因为驿站人员都已下班,张老按下按钮后,呼叫信号被自动转到了设备的24小时响应平台,说了半天,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也没搞清张老的需求,“后来我只能自己给孩子打电话,让他开车过来送我去医院。”

事实上,对于遇到突发身体疾病的老人,比起用终端呼叫驿站,张辉也推荐老人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您打到我们这边,我们也只能帮您打电话再叫120,这一来一回时间就耽误了。”

对于呼叫系统中的便携手环与固定拉环,张辉表示,这两个部件只能连接驿站或响应后台,没有一键叫救护车的功能,它们更多是在特定场合下发挥作用。“比如把拉环固定在卫生间里,老人上厕所起不来了,一拉拉环,就可以向驿站报警,我们的工作人员就会赶快上门帮助。”

掉电快 设备新潮不实用

在韩俊然家,除了新装的一键呼,还有街道早先配备的一个智能手环。手环可以测量佩戴者的身体指征,也同样具有紧急呼叫功能,连通的则是小区旁边的社区医院,老人可以直接用手环与值班医生通话。据介绍,手环还可以通过后台定位,在户外也可以使用,与只能在家里使用的一键呼形成了互补。

驿站工作人员在演示固定呼叫拉环。

虽然手环也起到了安全保障的作用,但记者在试用时,也发现了它的一些美中不足。刚刚戴上时,手环提示还有87%的电量,但还没到十分钟,电量就掉了10%。韩奶奶表示,她在使用时也遇到了掉电比较快的问题,需要一两天就给手环充一次电。

此外,记者在测试关键的呼叫功能时,按了好几次,都没有收到医院的回电。到了医院询问得知,原来手环为了防止误触,呼叫键必须连续按六秒才有效。而这一点,当初分发设备时似乎并没有讲清楚。

在东花市街道,虽然全套呼叫设备中包含手环与固定拉环两样部件,但本次安装时,根据规定老人只能选择一个,而老人大多选择的是固定拉环。张辉曾与老人沟通过原因,最后发现是老人大多不喜欢在手上戴手环。

寸草春晖养老院创始人、养老专家王小龙表示,手环之所以不太受老年人欢迎,正是因为它不符合老年人长久的生活习惯。“老年人一辈子都没有戴过手环,你突然让他戴,还得天天戴,就像是给了他一个枷锁,老人自然会有抵制心理。”

而对于固定拉环,王小龙认为也有一定的可改进空间。“如果只安装一个,应用场景还是太有限了。装在卫生间,老人要是倒在卧室怎么办?到头来还是用不上。”电话类型的呼叫终端也存在相似的问题,老人在其他地方发病,如果来不及走到电话旁边,呼叫功能就起不到作用。

考虑到这类问题,比起固定在某处的拉环和终端,王小龙表示,还是便携式的呼叫器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而对于呼叫器的形式,王小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非要设计成手环。“一个普通的按键器,能放在兜里就行,这比起拴在手上要宽松许多。”

在王小龙看来,推广这种呼叫设备,本质上是为老年人着想,是值得鼓励的。但具体到设备的运行效果,关键还是要看后台服务能不能有效对接。“这种紧急呼叫服务,使用的频率是很低的,真出现了问题,老人甚至不一定能想起还有这么个呼叫器。”王小龙建议,除了紧急呼叫功能外,呼叫器上也可以额外搭载一些老人常用的服务,逐渐培养老人的使用习惯,“就像老年卡,老人每天出来坐公交车都能免费,自然就会记着每天带着它。如果呼叫器真能解决老人的日常需求,老人到紧急时刻才能想起来用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莫凡 文并摄

流程编辑:tf019

分享到

北京明确院前急救和非院前急救范围:抢救急救拨120 出院转运拨999

2021年底,北京院前急救号码将统一为“120”

家庭急救包储备清单出炉,口罩、救生哨等用品建议常备

清单在此!北京应急局倡导家庭储备这些应急物资

市政协委员敖虎山:建议建立心肺复苏普及培训长效机制

胡姮代表:非紧急救援服务可考虑市场化,服务团队和车辆可考虑分级

万户老人家庭安装智慧终端 北京朝阳区老人实现一键呼救

北京市急救呼叫满足率超90%,明年将推进统一号码为“120”

浙江卫视总监还原高以翔事件:现场配备救护车,永久停播《追我吧》

3年内北京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将统一为120 将按病情分级分类调度

“一包药”项目推出四年 累计救助急性心梗患者超230万人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