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记者获悉,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6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9.7%。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创新发展实现了瞩目的成就,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曾庆存院士也是第21位来自北京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庆存院士
黄旭华院士
基础研究“百花齐放”,18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据介绍,北京放眼全球、紧盯国际前沿,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主持完成的18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数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百花齐放”。
如中国人民大学卢仲毅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铁基超导电子结构与磁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通过系统的理论计算澄清了铁基超导母体的电子结构以及磁相互作用机理,揭示了铁基超导中磁相互作用的微观起源,成功预言了铁基超导母体的两种新的磁有序结构,项目的前瞻性原创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被称为“非凡的预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勇东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互联网视频流的高通量计算理论与方法”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带动了视觉计算研究领域的新发展,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三城一区”多项成果获奖
记者了解到,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达40余项。此外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
中科院半导体所李晋闽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实现了LED芯片技术的产业化,推动了北京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和创新链向高端发展,引领了我国由传统照明向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进步与转型。
在未来科学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项目“铝合金节能输电导线及多场景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在长距离、强载荷、大容量、高腐蚀等多场景输电线路实现了低损耗的电力传输,累计架线2.15万公里,每年减少线路损耗4.3亿千瓦时,支撑了我国特高压等系列重大输电工程建设和能源战略的实施。
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在对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北京大学张强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药物新制剂中乳化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在开发区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出的系列“拳头产品”累计销售逾150亿元,推动了我国制剂技术和制剂行业的发展。
获奖成果落地转化,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支撑了高精尖产业发展,产生了一批代表性获奖成果。
清华大学季向阳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编码摄像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在北京地区企业——凌云光技术集团实现转化,研发的4大系列30余个品种的视觉检测装备,广泛应用于3C电子装配检测、LCD检测、食品包装检测、交通运行安全监测等,引领了工业视觉自动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春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攻克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寿命快速检测、能耗精准评测和安全量化评价等三大关键检测难题,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研发-制造-应用”全过程的检测标准体系,应用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93家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企业,为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成果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北京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脱贫优势,助力贫困地区走科技扶贫、产业脱贫的发展道路。
中国农业大学李洪文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攻克了高速作业条件下充种率低、携种不稳的难题,发明了“精量排种器促充种稳携种”技术与系列装备,创建了华北夏玉米、北方春玉米和东北垄作春玉米少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改善了农田耕作模式,累计应用面积2.69亿亩。成果在河北、内蒙古等地相关企业转化应用,带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能饲喂装备创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建立了功能完整的中国饲料数据库和日粮配方优化系统,形成了家畜养殖数字化管控和畜产品溯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广到全国各地的近3700余家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超千亿元,实现了保障食品公共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