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科技

“熊脸识别”野生大熊猫启动试点 为何说:比人脸识别更难?

2019-12-21 23:00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03

新华社兰州12月21日电(记者黄泽民、杜哲宇) 一只野生大熊猫从树丛里探出脑袋,摇摇摆摆踱步而来,又踱步离开。树丛继续晃动,又一只野生大熊猫“出镜”了!这是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通过“熊脸识别”监控到的一幕。记者近日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了这些珍贵的画面。

资料图  熊猫 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中,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今年10月建成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系统初步设立6处野外视频监测点。通过这些监测点,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林区内的真实情况。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甘肃白水江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110只,可要在茫茫林海中“邂逅”野生大熊猫,十分不易。几年前,随着红外相机等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有关野生大熊猫的短视频和图片才大量进入公众视野。但是,护林员需要按季度为红外相机更换干电池和存储卡,为此他们经常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现在,野生动物的监测与保护工作又上新台阶。记者在甘肃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看到,监控大屏幕占满整面墙,6处野外视频监测点的画面清晰可见。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管理办公室主任何礼文说,野生动物进入监控区之后,系统可自动识别、拍摄,并生成文件夹统一存放、管理视频片段。目前,系统识别率最高的就是大熊猫。

资料显示,系统首次抓拍到野生大熊猫的时间是11月21日17时许。

“‘熊脸识别’和人脸识别系统很像,但前者更难。”何礼文说,“人脸识别只是抓拍面部特征,动物出现后不可能都是正面,各种体态都会有。”为此,管理局早在2017年就开始与外界合作,借助海量存档照片训练机器识别精确度。

记者跟随保护区森林巡护员徒步上山,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腰上,记者见到了一处野外视频监测点。人一靠近,摄像头立刻对准。

“近几年,监测设备抓拍到的熊猫母子画面多了。这说明种群比较稳定。”何礼文说。

(原标题:“熊脸识别”野生大熊猫启动试点:比人脸识别更难)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监制:陈岩 编辑:高晨晨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人脸识别莫滥用!吃饭住店取厕纸“刷脸”太频,商业领域不能强制使用

山东省教育厅:今年高考报名已采用人脸识别

北京大兴建兴家园小区软件升级,居民不摘口罩也能“人脸识别”

北京试点AI疫情防控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可识别未满14天观察期返京者

公开买卖低价识别芯片,迈入“刷脸”时代,谁来保护我的脸?

要为生物特征识别叫好,又要为背后潜在的隐私风险买单

阜成门地铁站人脸识别过安检 符合条件的乘客可参与测试

“偷脸”贼来了!这些信息泄露后,用户身份安全形同“裸奔”

医院用人脸识别打击号贩子 这些人一进医院系统就会报警提醒

北京24家医院挂号启用“人脸识别”,核磁检查平均预约周期压缩至7天

杀死婆婆被判死刑,越狱逃亡20多年,“油条姐”因一个细节落网

“天问”“嫦娥”新帮手: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全国首批!延庆挂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蓝牙解锁车门……进博会勾勒智慧生活新图景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已在轨飞行98天

华为Mate40系列正式发布,亮出史上最强手机,对决新iPhone12

讯飞输入法10周年:A.I.赋能重新定义输入 日语音交互次数超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