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水印木刻曾盛极一时,今近成艺术绝学,制作需哪些基本要素流程?

2019-11-22 14:08 北京晚报 TF008

水印木刻,这个词语,一般读者并不熟悉,但其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形式:将要印刷的绘稿镜像反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水性颜料涂刷于印版,再覆以纸张,通过工具擦印得到图像,这便是水印木刻制作的基本要素与流程。这种工作原理从古代雕版复制版画一直延续到现代原创水印木刻。

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陈琦教授的最新作品:《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该书从历史沿革、制作过程、历代名家作品图片以至实操步骤图,多角度呈现水印木刻的发展过程,很多珍贵资料第一次呈现给大众。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新书发布会上评价说:“水印木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对非遗项目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有着填补中国水印木刻理论与技法空白的意义。”

水印木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门类,它的历史价值与中国雕版印刷的发明息息相关。雕版印刷作为发端于中国的一门独特印刷技艺,其印制的作品从最初隋唐的佛像木刻图画到明清之际的彩色套印画谱,在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始终带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态和美学观念,蕴藏着丰富的古代社会图像资源和多重审美风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陈琦教授潜心于水印木刻创作30多年。1988年至1990年,相继以中国古代器物如家居用品中的案几、椅、扇、碗、盏等为题材创作了15件《明式》系列水印木刻作品。“在创作这批作品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洗礼,它将我的文化根性深植于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令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身份意识。”

陈琦惊叹于中国古代精美绝伦的木版画。中国是版画发明国,目前存世最早的版画是9世纪的《金刚经》扉页插图。中国传统彩色水印版画的杰出代表是17世纪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以及大量的古籍善本插图和具有不同地域审美特征的民间木版年画。这些以中国绘画图式及审美观念为标准,以纸本水性颜料为媒材,以雕版镌刻为主要印制技术的水印版画形成了一个历史悠久、技术完备、成果辉煌的视觉文化生产与传播系统,曾对17世纪日本浮世绘木版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世界版画图谱中形成了以铜版、石版、油印木刻为主的西方版画语言样式和以中国木版水印为代表的东方版画语言样式两大板块。

19世纪,西方照相制版印刷术传入中国短短几十年便将传统木版水印技术淘汰,使其由绚烂趋于尽绝。所幸的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创作版画之门,他大量介绍引进西方现实主义创作版画,推动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发展。当时进步的艺术青年们以刀代笔创作了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鞭挞时弊,宣传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版画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进入专业美术院校专业教学系统,版画作品也由单纯的黑白木刻发展为版种齐全、风格多样的绘画形式。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副院长方利民教授曾经和国外交流,课程互换,发现水印版画的优势,“它能代表我们中国美术的特点,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所接受,更重要它具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它看起来是艺术上很小的门类,但其实包含了非常强的中国文化的基因,它的形式、它的语言以及它的处理方式,对材料得用法,包含中国哲学深层的东西。”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也说,宣纸、木板和水性颜料巧妙地融合在方寸之间,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而水印木刻的材料技法所呈现出的刀味、木味、水味、印味,更是体现出中华工匠精神。从绘稿、选材、上版、刻、印、装裱乃至印版、印纸的贮存方式,都极有讲究。

在社会急剧发展中,传统水印木刻已失去了雕版印刷的产业基础,许多技巧技能面临失传,大众审美趋向亦被多元新颖的机械复制图像技术所吸引,因此,无论是从它与书籍的“互文”关系,还是其作为独立绘画的存在方式来看,昔日盛极一时的水印木刻已日趋势微,几乎成为艺术的绝学。

“继绝学”有多种路径,《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记录整理了当代艺术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探索。把卷之际,我们对水印木刻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充满了信心,只要传承的学问不断,中国水印木刻艺术便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来源:北京晚报 图片选自《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

 

分享到

46年纯手工雕出月饼模具:南北方手法大不同 制作最长需三个月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