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电影引爆科幻热,阅读产值同比增长近两倍,创作者却还是很少
11月初,2019中国科幻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尤其是科幻文学阅读和科幻影视的产值,增幅以“倍”计算。从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雨果奖,到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热播,再到2019中国科幻大会爆棚,中国科幻真的迎来了春天吗?
小说电影带动科幻热潮
今年春节,电影《流浪地球》热映,46.5亿元的票房收入使其成为春节档爆款,并且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在本次科幻大会上,《流浪地球》的主题元素热度依旧不减。在主会场外,记者看到不少科幻迷源源不断地涌进这部影片的主题展区,近距离一睹主人公刘启身穿的驾驶服、刘培强身穿的航天服、神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莫斯”等一批真实道具。
来自北京十一学校的高中生小李对记者说,更关注电影背后的科学内涵,比如地球如何能被行星发动机所驱动等。在主题展区,他看到了全面梳理《流浪地球》100年背景的编年史,还学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全密闭生存实验等一批人类对太空生存的探索研究项目。“这些都拓宽了我的思路,我觉得以‘月宫’为题材就能写一部很精彩的科幻小说。”小李说。
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动笔进行科幻文学的创作实践。在本次科幻大会上,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获奖名单揭晓。11名获得一等奖的中学生中,有6人来自北京的中学,占比超过一半。
一等奖获得者、北师大二附中高二学生郭嘉仪告诉记者,在决赛现场,他们的任务是当堂写科幻文学。她在两个小时内写了一篇《妈妈你听那是什么声音》,以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反映了地球环境承载力的问题,其中“飞船”、“寻找新的星球”等内容都有大胆的科幻想象。“这些年《三体》、《流浪地球》等一批作品让我对科幻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也能写出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幻文学作品。”郭嘉仪说。
《流浪地球》挑战好莱坞大片
在科幻大会上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发展高速增长,总产值456.35亿元,比前一年的140亿元增长了3.26倍。其中,科幻阅读产值比前一年增长1.83倍,科幻影视总产值较前一年增长1.61倍。2019年上半年总产值为315.64亿元,比前一年同期约增长1.38倍。
具体到科幻阅读领域,2018 年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产值总和17.8 亿元,与上年相比暴涨83.5%。2019年科幻阅读产值持续增长,上半年总量已经接近13.8亿元,达到2018年全年的77%。传统出版物方面,2018年全年新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图书共382种,与上年相比增长65%。2019年上半年新出版和重版图书共153种。此外,数字阅读和有声阅读增长势头迅猛。根据市场规模总体占比估算,2018年度科幻数字阅读总产值约4.3亿元,有声阅读总产值约6000万元。
最近两年,具有引领作用的科幻影视已经改变了过去国外影片独占鳌头的局面,国产科幻影视作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正在逐渐演变成产业龙头。科幻电影市场在2018年全年总产值为209.05亿元,其中国产科幻片为33.707亿元。2019年上半年上映的影片产值已达172.339亿元,国产科幻片占68.565亿元。
从产业上看,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科幻电影在国内发展的总趋势呈现绝对票房和票房比例显著增长。好莱坞科幻片继续占据主导份额,但今年上半年《流浪地球》等国产科幻片的横空出世,在产业份额上挑战了好莱坞的票房统治地位,科幻电影的整体票房增速也大幅跃升。
科幻创作需要工科知识功底
中国的科幻在近年来快速兴起,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就是科幻作家刘慈欣。他的科幻作品《三体》获得科幻文学最高的雨果奖。今年爆款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也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很多人说,是刘慈欣把中国的科幻文学乃至科幻产业一举推到了世界科幻舞台的前沿。
对于中国科幻的发展,刘慈欣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的科幻已经有了“飞跃”的迹象,但还未迎来春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幻电影的繁荣需要大量的科幻作品在背后支撑,我国当前的科幻文学作品数量还远远不足以撑起一个大产业、大市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幻文学创作人才、科幻影视编剧人才的缺乏。在他看来,科幻文学作者和编剧需要才华,也需要专业技巧。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科幻文学人才的培养。对此,刘慈欣很认可。他对记者说,我国稿科幻创作、科幻编剧的人还比较缺乏,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科研机构设立相关的专业方向,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他表示,很多科幻文学里面的知识是比较常识性的,关键是怎样把这些科学常识变成故事,这考验编剧和作者的水平。
1991年,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开设了中国高校第一个本科科幻课程,2003年建立国内第一个硕士科幻研究方向,并于2015年将该方向提升为博士研究方向。吴岩也主张加大科幻人才培养,尤其是能够将影视和文学打通的人才以及拥有文、理工科复合知识背景的人才,“扎实的一个工科知识功底,无论是机械、材料,还是生物医学等,对进行科幻创作都非常有益。”
多学科投入科幻产业运营
除了从事科幻创作人才培养外,吴岩也一直关注整个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今年科幻大会上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就来自吴岩带领的团队。站在产业视角,他也提出了建议。
吴岩说,在政府的产业支持拉动之下,中国的科幻产业分布正在趋于丰富和完整。除了阅读、影视、游戏、周边产品以外,科幻主题游乐园、科幻会展、科幻演艺等也在逐渐发展。与此同时,与当前新技术相关的一些科幻产品的协同开发正在逐渐兴起,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正在与科幻产业越来越紧密结合,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趋势。
吴岩表示,最近五年,中国科幻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政府和地方加大投入无法分开。近两年,仅四川省成都市就为打造科幻影视硅谷投入超过20亿元资金。“我们期待这种投入在未来会进一步发力。”吴岩说,下一步无论是政府还是科幻行业从业者,应当关注各种新技术在科幻产业中的应用,将媒介和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研发过程中有益于科幻产业发展的成分尽快投入科幻产业的运营。
科幻大会现场,不少专家提出,科幻本身的理论建设和基础教育方面的开发,应该是科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科幻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社会各阶层都播下科幻的种子。在这些方面,需要国家、地方、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各层次的更多投入。
记者了解到,作为亚洲科幻发展的领头羊,日本在过去几十年来诞生了无数的经典科幻动漫、影视、文学作品。这与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科幻意识教育密不可分。例如在东京的未来科学馆,不少面向前沿的机器人、火箭发动机、中子模拟装置等设备面向青少年开放,还有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进行义务讲解,给广大青少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