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更遥远的海岸:卡森传》 开启人类环保时代的女人

2019-11-02 14:11 北京晚报 TF003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曾经说过:“蕾切尔·卡森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单是我们的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蕾切尔·卡森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著名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还被追授美国平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章”。

作者 毛文婧


《更遥远的海岸:卡森传》

近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全新改版的“哲人石丛书”第五辑,其中《更遥远的海岸:卡森传》备受读者关注,威廉·苏德以详实的研究和优雅的文字展示了为何卡森这位伟大的女性应该被人们永远铭记。

“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次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卡森钟情于大海,曾经写了3本书讲述海洋的奥秘,每一本都畅销世界。《我们周围的海洋》曾连续39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同名纪录片还获得了奥斯卡奖。《寂静的春天》是她的第四本书,而正是用这本书,这位低调恬淡的生物学者唤醒了无数人的环保意识,开启了人类的环保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寂静的春天》,这部环境保护主义的经典作品曾被评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十本书之一,而卡森也因此被奉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引路人。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之前,人类话语中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组,公共政策中也见不到与“环境”相关的款项。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环境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卡森的书吹响了人类环境保护的第一声号角,为了对卡森书中所揭示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而成立的特别委员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NGO,也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成立了环境保护局。

在卡森引发的环境运动及推出《增长的极限》一书的罗马俱乐部的共同推动下,1972年6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使环境保护上升到政府事务及国际社会合作的层面,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和使命,并有了为纪念这次会议而设定的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次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必须把《寂静的春天》写出来

但是卡森却没来得及看到这一切,1964年4月14日,年仅56岁时她就因为癌症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写作《寂静的春天》的过程中,她其实一直忍受着各种病痛的折磨,1960年初,她连得了几场大病。一开始是十二指肠溃疡;未及彻底恢复,又感染了肺炎,她只得暂时搁笔。这年春天,评述杀虫剂与癌症关系的那两章眼看要写完时,她的左侧乳房又发现了两个肿块,是恶性肿瘤,而且已经转移到淋巴结了。随后,她一边挣扎着写完《寂静的春天》,一边忍受着癌症扩散和放疗的折磨。

1962年《寂静的春天》终于得以面世,但卡森仍然没办法安心养病,她必须面对那些因为她的书而受到冲击的企业联盟的疯狂反击。很多商业集团和化工行业迅速组织反击,贬斥卡森的书,说它违背科学,立场片面,说卡森根本无视使用杀虫剂后在经济和人民健康方面的收益。

一些诋毁卡森的评论者臆想她和一帮精神有毛病的人相勾结,这帮人里有迷信食疗的,有反对饮水加氟的,有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还有一些懵懵懂懂爱好自然的人士。还说卡森就是苏联及其东欧卫星国“险恶势力”的急先锋,目标是颠覆美国。

尽管卡森一贯低调,而且此时她已经一脸病色、形容憔悴,但她还是接受了电视采访,采访中她的声音坚定而清晰,平直的中大西洋口音和她讲的冷峻内容相得益彰,闻者感叹那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理性,与骂她为“怪客”的毁谤贬低之辞完全相抵牾。卡森在镜头前的表现是大师级的,以不演胜表演,更让人折服。

她曾经和亲密的朋友说过,她必须把《寂静的春天》写出来,别无选择,写这本书就像是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责任,“本应抗争之时却选择缄默,这即是罪孽,懦夫由此而生。”当书终于写完以后,她说自己感到自豪,又觉得疲惫得无以名状,仿佛走完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

将“环保问题”文学化

卡森一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因此她在公众的眼中一直很低调甚至有些神秘,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面容柔和的女作家,但不知道的是看起来柔弱的她,实际上却异常的独立和坚强。她靠一份职业和写作挣钱,赡养父母,还照顾着姐姐的两个女儿和外孙,经济负担非常沉重。直到《我们周围的海洋》出版后,她才不用再为钱发愁。

她一生没有结婚。

卡森的遗物里有一封给挚友多萝西的信,信中有卡森的心愿:希望多萝西不要把最后几次在一起的悲伤记在心里,而要把以前的无数快乐记在心里。

1964年5月4日多萝西在花岗岩上找到一条裂缝,缝里的海水随着每一股波浪涌起。她把卡森的骨灰倒入海中,再抛下一枝白色的风信子花。天气这般美好。她坐下,坐了很长时间,看着鸟儿和蔚蓝的海洋,直到潮水再度涌来。

蕾切尔·卡森是伟大的自然文学作家,用文学来“武装”科学,她的作品富含科学理念,却非常浪漫而文学化。其中包含着海洋学家的观察、哲学家的思考、艺术家的感受和文学家的表达。她书写的生命故事深刻隽永,被认为是后世自然写作的标竿,充满新鲜活力,如诗又如散文。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到丰台通州调研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北京市动员会召开

贵州发布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49家企业和21人被“拉黑”

地球“最深处”发现人造垃圾,联合国:约1亿吨塑料垃圾倾倒入海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首次收录中国环境司法案例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坚决反对、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

朝阳高安屯建筑垃圾处置固定设施投用 每年可吞掉百万吨垃圾

中英艺术家合作儿童剧《跷跷板树》今迎首演 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

“北京户口”华北豹在京消失十余年 改善环境让豹自愿回家

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制定治理攻坚方案 注重柴油货车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动曝光环境问题也是正面宣传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