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月坛街道试点将“养老床位搬进家”,智能化适老化家具助力居家养老

2019-09-23 13:26 北京晚报 TF008

对于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家里的床就是他们主要活动区域。如何提高居家养老品质?从今年5月份开始,西城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项目工作在月坛街道汽北、汽南、真武庙、木樨地、白云观等5个社区的60户家庭展开。“养老床位搬进家”不止是对老人们家中床位改造那么简单,还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按照“失能”和“孤寡”两种类型,进行家庭养老设施测评,建立“一户一册”养老档案,给60位老人添置“智能床垫”、“马桶扶手”、“红外线灯”等各类贴心设施。

月坛街道作为西城区养老试点,在6个社区60户推广养老床位进家庭,通过样板间和各类助老工具提前养老品质。甘南摄

探访

智能产品助力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指的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谈起“居家养老”的定义,负责月坛街道“养老床位搬进家”试点工作的北科养老负责人刘建兵直言,想要把这个概念落实到家庭当中,确实不容易。

“很多人对居家养老的具体标准没有概念,所以我们在社区养老驿站打造样板间。”跟随刘建兵,记者走进了月坛街道汽北社区养老驿站二层的一个房间。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当中,隐藏着不少“高科技”设施。一张看似普通的床,按下手中遥控器,就可以根据需要升降,能从180度平躺状态调到70度的锐角状态。70度锐角状态是什么概念?只见平躺的测试员仅仅用了十几秒,就坐起来了。“这样的床位为失能严重的老人解决了起身借力难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剐蹭受伤和褥疮。”刘建兵说。

翻开床单,一张蓝色的智能床垫露了出来。只要有人坐上去,智能床垫便会自动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通过远程设备,家属可在手机上随时监测到老人的身体情况。在样板间的床边、马桶边,记者还看到了供老人借力的应力扶手。此外,样板间内还有紧急呼叫装置,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老人能够及时与家人、养老驿站或者居委会取得联系,及时为老人提供帮助。

个案

姜奶奶俩月胖了十几斤

60个养老床位搬进家后,老人体验如何呢?跟随着刘建兵,记者走进了姜奶奶家。时值下午,睡醒午觉的姜奶奶正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中国女排比赛。看见刘建兵和袁俊秀,老人声音略带颤抖,“我可得感谢他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年过八旬的姜奶奶属于重度失能老人。卧床十余年。刘建兵记得,6月份第一次入户调查时正赶上姜奶奶吃饭,他被那一幕深深刺痛了。“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高凳子,饭菜摆在上面,由于高度不合适,老人要低头去够饭菜。”刘建兵说,没过几分钟,老人额头上就见了汗。用餐都如此艰难,老人的生活何谈品质?当时,刘建兵就对着姜奶奶立下“军令状”,“我一定先把吃饭问题给您解决了。”如今,“助起沙发”和能够推到老人身边的移动餐桌,让姜奶奶终于可以吃上舒坦饭了。助起沙发的厚度足有40厘米以上,表面质感柔软。在姜奶奶的操作下,下端的“脚蹬子”慢慢上升,最终让老人的小腿抬起来了。姜奶奶告诉记者,自从家里有了高科技的床位和沙发,自己身上的褥疮全都消失,皮肤也越来越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家人因“用力过猛”带给老人皮外伤了。

除了吃得好,两个多月来,经常失眠的姜阿姨还睡得香。按下按钮,姜阿姨卧室顶端的大灯亮度有强变弱,颜色也从白色渐变成橘色。

“我家是老房子,采光不好,以前一关灯就黑了,起夜都提心吊胆,生怕磕着碰着。”姜阿姨说,自从有了智能灯,不仅卧室变亮了,每天睡觉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暖色灯光。

就这样,两个多月的时间,卧床多年的姜阿姨胖了十几斤。现在,老人每天都让保姆推着她到养老驿站参加活动,和周围的老街旧邻拉家常,唱红歌。

前景

明年计划推广200户

几个月来,像姜奶奶这样的失能老人和一些独居老人都享受到了“养老床位搬进家”带来的便捷和舒适。眼看着试点的效果不错,刘建兵和社区、街道的负责人们开始琢磨起下一步的推广计划。

据介绍,目前,西城区像这样需要把床位“搬进家”的家庭有几千个,而在月坛地区,这样的缺口也达到了两三百个。刘建兵说,明年计划将60户试点家庭扩大到200户。试点家庭的适老化居家环境改造包括适老化辅具和智能产品、适老化家具等近百余种内容选择。

同时,街道还以社区养老驿站为依托,为家庭养老床位提供24小时健康管理和远程监护服务,实时掌握照护对象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健康评估报告提供照护管理、生活照料、专业照护、安全协助、医护服务、健康管理、家庭照护人员支持七类服务内容,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0小时。

如此周到的服务如何收费呢?刘建兵介绍,按照失能和孤寡老人的分类,各自设置了5000元和3000元的居家养老改造额度。也就是说,对于失能老人,改造费用不超过5000元的,收取200元成本费。对于孤寡老人,改造费用不超过3000元的,不加收费用。额度以外的,则根据市场价收费。

当下,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但大多数老人依然愿意居家养老。无论在哪里养老,专业的养老服务都至关重要。从月坛街道的实践来看,“打破围墙”或许是提升居家养老质量、解决养老资源不均衡的有效路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分享到

北京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每人每月最高享3600元补助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11月1日施行,优先保障困难孤寡失能老人

谨防养老变“坑老”,北京银保监局:选购养老保险要分四步走

好消息!昌平区新增7家备案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政策兜底织密防护网!北京特困老人有了养老的地儿,补助金额也有所上调

海淀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成立,开展“互联网+”养老新模式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

人人都有健康档案,事事都将记录在册,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省心了

北京从事一线护理工作的养老护理员,每月将获千元津贴

北京拟向一线养老护理员每月发1000元奖励津贴

2019年北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同比增长28.8%

探访北京“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有人在身边,确实特安心!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