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驿站夜间“下线” 老人的夜晚平安谁来守护
“下楼能吃上热乎饭,还有专业的针灸理疗仪器和师傅,周末还能听上健康讲座、手工活动、瑜伽课程,小区的养老驿站真是太方便了。”如今,养老服务驿站成为不少社区老人最爱的“后厨房”和“小港湾”。
朝阳三四条社区养老驿站夜间下线,无值班人员
养老服务驿站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个问题也慢慢出现:所有照料都发生在白天,老人的夜间谁来守护?
本市养老服务驿站已经达到755家,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驿站由于缺乏专业医疗服务设施和专业护理人员,夜间照料成为空白,如何守护独居老人的夜间平安尚需破题。
到点下班 养老驿站夜间“下线”
已经退休的李大爷是东城区小菊社区养老驿站的会员,在驿站已经接受了半年的养老服务。提起社区的养老驿站,李大爷打心眼里为它点赞:“驿站就开在我们家楼下,特方便。平时喜欢吃他们的老年餐,低油、少盐、软烂易嚼,符合老年人的口味。”
在李大爷眼中,养老驿站就是老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不过,这个“服务管家”每天的服务时间固定在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6点,到点儿老人就得回家,“管家”准时下线。
“儿子常年在外出差,‘管家’下线后家里都没个人说话。孩子们怕我出意外让我进养老照料中心,但我身体还能自理,花那个钱没必要。”李大爷说,如果养老驿站能营业到晚上9点就好了。
周三夜晚10点,西城区月坛社区养老驿站门外的招牌依然明亮闪烁,但是驿站里面只有一丝微弱的灯光。记者敲了敲门,并没有工作人员回应,拨打驿站电话也显示已经关机。一个社区居民表示,驿站已经下班了,里面老人全部回家了,并没听说过有夜间照料服务:“养老驿站的夜间照料其实蛮有必要的,到晚上老人有个急事根本不知道找谁。”
记者随后走访了诚和敬方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同样是灯光全黑,没有工作人员值班。诚和敬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其公司在北京的养老驿站基本都不提供老人夜间照料服务,“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专业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
根据2018年10月份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显示,北京300多万老年人中,在家独居的占到9.8%。这些老人一般选择社区附近的养老服务驿站接受日间照料、助餐、呼叫服务、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等基本服务。但养老驿站作为一个为老服务机构,每天都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周末还得休息,在没有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势必形成驿站“下线”老人回家的尴尬境地。
与此同时,夜晚却是独居老人最为孤独、危险的时刻,据媒体报道,仅近半年内,就有南京、苏州等多地出现过独居老人在夜晚迷路难寻求助、出现急病无人知晓等事件。
夜晚的呼北社区汉和居养老驿站内空空荡荡
条件有限 短期托管鲜受欢迎
事实上,为填补养老驿站夜间照料的空白,很多养老驿站开设了短期托管服务,用以解决老人短时间内全天照料的需求。然而短期托管同样存在各种问题,让老人难以抉择。
在西城区露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驿站的工作人员小师表示,虽然不能提供夜间照料,但是可以为老人提供短期托管服务。短期托管包括24小时陪护、助浴、助餐、助医等服务,还可以在夜晚陪伴老人,提供精神慰藉。
据介绍,露园养老驿站有两个工作人员、四张床位,“短期托管服务目前收费根据老人身体评估情况在280元到350元左右。”
相比于露园养老驿站正常的日间照料收费——180元,贵了不少。
朝阳区的呼北社区汉和居养老驿站也提供类似的短期托管服务,但是价格更贵些。这是家日式的养老驿站,短期托管每日收费根据老人失能程度在300元到400元之间,半失能老人在350元左右。费用包括了床位费、伙食费、基本护理费等。如果按月托管的话,每月至少需要7300元。
诸多掣肘下,选择短期托管的老人还是占少数,而记者随机走访的几家驿站也很少有老人会夜间入住。
李大爷所在的小菊社区养老驿站和东城区海运仓社区养老驿站,则不提供短期托管服务。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北新桥街道的几家养老驿站不提供短期托管服务,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短期托管服务必须得符合市民政局相关标准。”如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 (试行)》,第三十条规定“针对有特殊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开展短期全托,短期全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5天。”
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西城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不鼓励驿站开展短期托养服务,倡导驿站以家庭养老床位与巡视服务相结合,能有效及时地解决老人刚性需求:“因为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很多养老驿站不具备开展短期托养服务的条件,比如其场所狭小,且只有一个消防出口,运营设施难以满足条件。”
全新尝试 西城推出夜间值守
从8月1日起,每当夜幕降临,西城区的不少养老驿站都会亮起灯来,护佑社区老人尤其是走失老人的人身安全。
日前,西城区新执行的《西城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中,首次推出了“夜间值守补贴”,值守一人补贴3万元/年,每家驿站最高补贴不超过三人。
“主要由养老驿站根据自身实际,自愿申请。其夜间值守的最主要职责,是提供夜间应急呼叫服务。”西城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诸如夜晚老人走失、遛弯累了歇一歇脚、家里没电停水等紧急情况,广大老人或者热心路人都可以向就近的社区驿站发出求助,然后由驿站帮忙协助和解决问题。
与“到点关门”相比,养老驿站申请夜班值守后,即使是在凌晨两三点钟,也会有专人值班工作。而对于养老驿站日常的值守情况和效果,也有相应的监管方式跟踪和反馈:“区里和街道会一同对其监管。街道每个月会组织抽查、而区里也会不定期进行夜间抽查,保证养老驿站的值守效果。”
西城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城区总共45家养老驿站中,目前,已经有80%的驿站自愿申请了夜间值守补贴,开始向市民开展夜间应急呼叫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造条件,鼓励养老驿站开展夜间值守,力争实现辖区内养老驿站百分之百开展夜间值守。”
专家建议
多元运作 夜间照料关注心理
东城区海运仓社区养老驿站不提供短期托管服务,图为老人正在接受日间照料服务
“考虑到当前社会现实,养老驿站发展和提供夜间照料服务是很有必要的。”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徐伟认为,如西城区尝试夜间值守这样的形式,值得鼓励,“因为现在城市里的老人,基本已经脱离了最基本的衣食住上的需求,普遍有一种渴望更长时段、更多方面照料的需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老人更是这样。”
徐伟认为,支持和发展夜间照料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应该更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提供夜间服务的人员,往往有长期的培训,甚至专业学位。除了突发疾病、跌倒之外,还要负责提供老人的情感陪护、心理关怀等服务。”
徐伟建议,养老驿站夜间照料还需在陪伴和心理疏导上多下功夫,比如聊天、倾听等服务需要重视。
“我们的养老机构面临一些难题,比如人员的能力素质、人手紧张、待遇难以保障、资金运作困难等。”在徐伟看来,当前养老驿站和养老机构的夜间服务比较缺少,是有现实原因的。因此,发展夜间照料服务,不能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未来应当多元化运作,包括社会慈善机构的参与,相关养老基金的引进等,“需要把细节和产业做得更完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