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中秋罗衣行:明妆丽服拜新月 北京汉服社八月节相约月坛公园

2019-09-06 07:59 北京晚报 TF008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正是金风荐爽、玉露生凉的仲秋时节,长街上又挤满了盛装出行的游人们,往来不绝。

图片来源:北京汉服协会

中秋节,始于唐初,盛行于宋,明清时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说唐玄宗曾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这才开始流行过中秋节的习俗。到了这天,人们常出门游玩,特别是闺阁女子,这是少有的能够自由出游的日子。换上一身轻便行头,“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再对着菱花镜,梳个简单发髻,描个明媚妆容,便可高高兴兴出门去。

“一般还是穿平常的衣服,只不过更好看一些。”怀衿汉服社前社长晓艺说,除了官方祭月典礼,寻常百姓在中秋节服饰的选择上并无特殊要求,只需按照场合选择服饰。若是到街市游乐,自然是利于行走的常服或便装,相当于现代的日常衣服;若是大户人家举办拜月仪式或赏月宴会,通常会穿“常礼服”,即介于礼服和常服之间的传统服饰,相当于现代较为隆重的小礼服。

“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红楼梦》七十五回中,贾母领着一众女眷焚香祷月,拜毕,前往凸碧山庄,赏月游戏至二更时分。夜深露凉,鸳鸯便拿了兜巾与斗篷给贾母御寒。古人四季服饰的款式类似,只是厚度、件数有所不同,春夏为单层布料的“衫”,秋冬为双层布料的“袄”,如若觉着冷了,便加件褙子、披风、斗篷等,类似现代的外套。

从红楼梦的叙述中可以发现,清代拜月仅限女子参加,故有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而在清代以前,男女皆可拜月。宋代金盈在《醉翁谈录》中对宋人中秋拜月的风俗作了详尽的描述:“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愿: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目如皓月。”十二三岁的年纪,便可穿上成人服饰,打扮成大人模样,拜月祈愿。

唐代拜月习俗与后世有所不同,拜的是初一新月,唐代李端有诗云:“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解带。”讲的就是拜新月的场景。

拜月之后,是敞开了玩乐的时候。或是“玉琯传声,羽衣催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的宴会,或是“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集市。

拜月习俗不尽相同,但乐游的心却是古今相似。现在亦有人穿上汉服,走上街头,与“同袍”共赏月游戏。去年中秋,北京汉服社就组织了一群传统服饰爱好者相聚,穿着各色轻灵的汉服,做花灯、写家书、忆诗词、玩投壶、拼五谷画,好不热闹。

近年,有越来越多人喜欢穿汉服出行,年轻人尤甚。“十年前,在路上看到同样穿着汉服的人,不论相识与否,都会上前打招呼。”北京汉服社的成员李璇表示,“现在出门逛街,一定能看到穿汉服的年轻人,也就比较淡定了。”在他们组织的活动中,参与人员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大概占到了80%,也有不少是爱好汉服的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前来的。

据李璇透露,今年将要举办的中秋活动中,保留了花灯制作、五谷画拼贴和手写家书等手工体验环节,并为对汉服有一定兴趣、想要深入了解的新人准备了展示表演,将解释中秋习俗、展示常见的汉服款式。随后还有游戏和打卡环节。

清朗月光下,明妆丽服的游人聚于一处,衣袂随风飘动,言笑晏晏,也许能借此窥见一角旧时光景。

GO提示:

北京汉服社今年的中秋活动将于假期期间举办,可以通过该社小程序报名,活动地点在月坛公园,可以搭乘3路、13路、15路、19路、42路、56路公交车到月坛公园站点,或搭乘地铁2号线到阜成门地铁站可至。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胡少华

分享到

北京:提前做好“两节”假期疫情防控准备,预防新冠、流感等叠加风险

10月1日至4日加班发3倍工资,其他几天怎么算?人社部明确了

七夕中秋重阳为啥集体“迟到”?国庆中秋双节同过下次再等11年

天坛公园特色文创两天卖了12万元,大福神摆件等成“爆款”

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预计超30万人进公园,游客最爱逛颐和园天坛

欢庆中秋佳节!圆明园重现黄花阵游园习俗,金融街上演灯光秀

香港举办中秋彩灯展,主展是近百米长、手工扎制的金龙彩灯

“卢沟晓月”照亮中秋夜 众多市民来此感受燕京八景之一

中秋月圆“人难圆”,风波中的香港家庭,令人唏嘘……

尝非遗月饼,赏自编节目,北京平谷人的中秋节这么过!

泡沫箱,旧雨伞,礼品盒,这里的居民就地取材制成2500盏花灯

“圆月”照进园博园  中秋节带您共赏“卢沟晓月”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