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把“人民”写入办学理念
历史回溯到70年前,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征程自中国人民大学开始。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对于这样一所因人民而诞生、以人民而命名的大学来说,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后中国的许多大学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学,可见“人民”二字的责任何其重大。
李祺瑶
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故事:
人大第一批学生:
“老学生”的难题 激励“小老师”成长
著名环境经济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张象枢是当年入学人大的第一批学生。
说起当年在人大的经历,已88岁高龄的张象枢仍然记忆清晰。1949年1月,天津解放。“当时,我本想进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读书,但叔叔坚持认为我应该好好改造思想,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斗争中锤炼,于是我就进入了华北大学九区队学习。”
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大量各方面的人才,中共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中国人民大学。消息传来,当时毕业被分配到中华总工会、随军去西北工作的张象枢也迎来了人生新的转折点。“华大的教育长把我们编入了俄文大队,我又获得了一次学习的机会。”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张象枢被分配进入人民大学,在经济计划系政治经济学班学习,随后进入该系农业经济教研室攻读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生。
张象枢就读的1950年到1952年这段时期,正是人民大学的初创阶段。“到1952年我毕业时,学校已经初具规模。”21岁的他选择留在母校农业经济教研室任教。
“虽然当时学校的硬件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也培养了我终身学习的习惯。”张象枢回忆道,“在1960年之前,到人大学习的同学一般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干部,当时,他们对我的评价是:很年轻很努力,但是不解决我们的难题。”
在和这些“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口中的难题给了张象枢很大启发,他渐渐意识到,以前惯用的定性方法已不再适用于农业经济发展,在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他逐步引进包括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生态科学等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科,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张象枢的课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在与这些‘老学生’相处的日子中,在无数个夜以继日的苦读里,我也渐渐变成一个受欢迎的老师了。”
1958年,人民大学承担了创建四季青人民公社的任务,张象枢任玉泉大队党总支书记,带领学生半耕半读。张象枢说,那段时间,他与同学们约定三天半搞教学,三天半劳动。“玉泉大队是京西稻原产地,老乡们冬天插秧都穿专用胶皮靴,但当时的条件很艰苦,我就领着同学们喝一口老白干酒,赤脚下田插秧。”张象枢说,正是这段难忘的经历,让他在日后的科研和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努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解决水稻收割后的打稻场选址问题,张象枢曾多次向中科院数学与运筹学专家许国志先生请教,“许先生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还多次指导我这个‘门外汉’的研究。”1978年,许国志和钱学森先生一同筹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时,推荐张象枢担任农业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开始,我们专业委员会在十几个省、60多个地级市、400多个县举办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培训班,帮这些地区编制出长远和近期的发展规划,并遵循钱先生的教导,建立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实体模型’,即绿色发展的根据地,也结交了不少可以合作一辈子的亲密战友。”
如今88岁高龄的张象枢仍坚持带博士生,“在人大学习的根本意义,在于给我提供了一个进入社会大学摔打、磨练、添本事的平台。”
数说
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815个。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790.99万人。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2831.03万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点评:
高等教育从选人到育人的转变
浙江农林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八军认为,高等教育普及化正是从选人到育人的转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重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即马丁·特罗教授所提出的经历从“精英”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三个阶段。
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一种选拔性教育;在普及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既具有选拔性,精英教育依然存在,更具有育人性。同时,普及化阶段的选拔性教育,不是为了改变出身,而是为了学子们达到精英教育的学业标准。遵循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指导思想,意味着有更多的高校实行“宽进严出”政策,同时也意味着高等学校的文凭不是“点金石”,而只是一种学习经历的凭证。
(原标题:把“人民”写入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