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70年,中国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不变的是初心

2019-08-15 09:07 北京晚报 TF0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牛伟坤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学文化,扫盲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58年创刊之初的《北京晚报》上专门推出一个“学文化”的周刊,以写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帮助人们识文断字。

一边抓扫盲,另一边高等教育也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出。开国大典仅过了77天,《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已经通过。国庆一周年之际,1950年10月3日,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此后,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一批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如沐春风。

70年弹指一挥间,夯实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

1977年,高考的恢复使教育发展迈向了新的征程。从1977年到2017年,恢复高考40年间,累计有2.28亿人报名参加高考,高等教育共培养了9900万名高素质专业人才。

70年间,中国的高等院校从学习模仿到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院系大合并大调整,“985”、“211”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继续呈现稳步发展态势,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最新数字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高等教育体系规模之大,稳居世界第一。

教化之本,出于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初,当教改试点校——景山学校的发展遭遇困惑之时,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及时给学校回信,提出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985年1月,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尊师重教绝不限于一个节日符号,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待遇不断改善,教师权益有了更多保障……这些不争的事实,令“人类灵魂工程师”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截至201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已达1673万人。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还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70年,中国教育巨变的背后是不变的初心。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更好更公平始终是坚持不懈的追求;步入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在真真切切地变为现实。

(原标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先秦时期中国已出现学校,唐宋时期民间教育以书院为代表

它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把“人民”写入办学理念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国务院一位参事这样说

清华教授讲述从负笈海外到教育公平 40年来中国教育经历了什么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