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桥没法走?北京东湖街道打通连心桥 解决居民诉求
“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和老伴到连心桥上溜达溜达,一天两次。”说起自家门前的连心桥,家住朝阳区东湖街道中园北社区的李菊花脸上挂满了笑容。原来,北小河自西向东流经朝阳区东湖地区,位于其中的北小河跨河桥是水务工作人员用于临时应急工作的桥梁,长期处于关闭状态。有桥不能走,给家住南岸的居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去年9月,李菊花和中园北社区的400多位老人一起联名,希望街道能够打通桥梁。接到群众诉求后,东湖街道随即“吹哨报到”,吹来了区水务局和绿化局,最终决定由街道出资进行修缮。今年5月,北小河跨河人行桥正式开通,居民们为表示感谢,为桥起了名字——连心桥。
跨河桥长期关闭
3公里绕桥路耗费1小时
连心桥长约20米,宽度足够三个人并肩行走。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北小河两岸的景色,感受凉爽的和风。南侧的入口处,挂着“连心桥”三字木牌,李菊花说,每天傍晚,桥上都会聚集十几位老人,有的坐在小马扎上纳凉、有的来回穿行、有的凭桥四望,十分热闹。
“以前不敢想,家门口有桥没法走,干点啥都不方便。”李菊花告诉记者,中园北社区老居民多,每月到了取工资的日子,老人们都要绕桥而过:“如果从桥上通过,15分钟就能到达对岸的农行,可是绕桥坐公交就没谱了,不到3公里的路程甚至会耗上一个小时。”
除了取工资不便外,河岸南侧生活服务设施较少的情况也让居民们羡慕起北岸来:“桥南侧就一个京客隆,买菜购物可选的太少,北岸各种超市、菜店加起来就有十几家。”李菊花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去年9月,她在社区的居民议事会上和四位楼门院长想出了主意,决定用联名信的方式把诉求反映到街道。
为了写好这封信,李菊花和老伴两天没睡好觉,前前后后改了四稿:“这封信要说明诉求,而不是给街道找毛病,施加压力。”李菊花坦言,当她拿着信挨家挨户收集签字时,大部分居民都非常配合,不到一周,签字的人数达到457人,接近小区总人口的20%。
街道接诉即办
开通连心桥居民乐开花
当签有457个名字的诉求信放到东湖街道办工委书记倪东新的办公桌上时,他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立刻拨通了相关科室的电话:“百姓的诉求如此强烈,必须马上办,还要办得好。”
当天下午,街道相关负责人就和区水务局、绿化局的负责人坐到了一起,商量翻修桥梁、及时开通的事宜。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居民们盼望的桥梁终于在今年5月份顺利开通。
开通那天,李菊花和十几位老邻居把锦旗送到了倪东新手中。看着居民们满意的笑容,倪东新说:“老街坊们,给桥起个名字吧,响亮一点。”十几位居民异口同声:“连心桥!”
居民二次提诉求
街道一月全办齐
开通了连心桥,老街坊们的诉求并没有停止。今年6月份,小河南岸的居民再次以联名信的形式向街道反映,称南岸缺少健身器材和行人休息的座椅,街道领导收到信后,当天就来到现场,邀请居民代表一起商讨解决办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绿地补植都呈现在居民眼前。东湖街道一个月解决居民共同诉求,体现了接诉即办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