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精准扶贫一年后 北京密云60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2019-04-18 13:09 北京晚报 TF011

北京密云区穆家峪村的刘晓红,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具备荷兰农民职业标准的产业工人。而在极星农业科技园。

2018年,北京开启了“一企一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一年下来,精准扶贫的效果如何?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密云区的极星农业科技园,550吨番茄、70万颗生菜去年从这座现代农业科技园诞生,60名密云农民则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年收入可达5万元。

碧波微漾、满眼苍翠的密云水库下,一座由北京城建六公司全资打造、主体为3万平方米玻璃温室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在这里工作的密云本地农民,每天就在家门口工作,每月给上养老和医疗保险,年收入还能达到4至5万元。

2018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率四套班子领导来密云区、怀柔区调研,开启了北京市“一企一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紧跟着书记的脚步,记者第二天也来到这里实地探访。说是作物大棚,更像是一座现代化的厂房,整齐的设备,干净的地面,人进入前必须先换上防护衣帽、进行手部消毒并带上专用的隔离手套。

一年后,记者再次走进极星农业科技园。在生菜水培区,一排排铝合金栽培槽上,满载着绿幽幽、品种不同的生菜,几乎见不到空隙,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波浪。“我们采用的是全自动可移动式栽培槽,工人们只需要把菜苗点进栽培槽中,随着生菜的生长,栽培槽会向前移动并自动调整间距,为生菜生长留出适宜的空间。”

“一年下来,我们生产番茄550吨、生菜70万颗。”北京极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洋农民”徐丹介绍,70万棵生菜的产量,是传统大棚方式产量的10倍以上。而550吨番茄则包含有20个品种,黄色、红色、圆形、椭圆形……每一个品种的模样都各有特色。

生产出来的番茄和生菜,再经过运输到达北京的几家高端超市面向消费者售卖,“目前,从下订单到包装、出库、上架,只需要24小时。”

同时,60名本地农民在这里经过培训当上了专业的产业工人,年收入可达5万元。“来这干了一年,我每天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收入也比去年多了。”刘晓红告诉记者,现在,她不仅当上了剪叶组的组长,还介绍身边的五、六位朋友来这做了产业工人。“生活变好了,累点都高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赵莹莹 值班张建华

分享到

助墨玉脱贫,朝阳群众为核桃大枣代言

北京发布扶贫支援阶段性成果,已帮助71个县摘帽120万人脱贫

吴曼琴医生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定期到阜平健康帮扶,她的战场暗流汹涌

《秀美人生》拍出新时代扶贫精神,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人物的心理动力

首批铁路消费扶贫柜亮相北京南站

《青春在大地》扶贫故事催人泪下,创新脱贫攻坚主题节目形式

淅有山川:淅川楚国文化浓郁且天赐美味 脱贫和保水是两大任务

小笤帚成脱贫致富大产业,“中国笤帚苗之乡”巴林左旗退出国贫县序列

全国1007家三级医院与各贫困县1172家医院结对帮扶

随着脱贫攻坚战深入,藏族汉子强巴丹增的好日子来了

内蒙古林西500多亩园区日产百万枚鸡蛋,“金蛋”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京蒙携手!直播带货让农牧民搭上网络顺风车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

实拍北京冬雨,别样的美

改造慢行系统、增添口袋公园......北京CBD交通综合治理年底完成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