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大嗓门不是真京味 不打扰有规矩彰显真北京
野调无腔不是真京味,怡情养性需要重公德。
北京的公园都很美。游客如在画中游,或观景、赏花,或健身、弈棋,或闲聊、唱曲,可以悠闲自在。尤其是氤氲其间的京味儿,历久弥新,令人回味。
老人公园闲聊享受舒适时光 资料图 武亦彬/摄
不知从何时起,公园里的噪音越来越大。二胡的悠扬和着一板一眼的京剧唱腔,本可以带给人们美妙的享受,可加上扩音器后就显得有点刺耳。流行歌曲很亲民,但是几十人放声大合唱,就有点闹心。再加上广场舞的音响,加上卡拉OK的音箱,公园好像歌舞厅,无处不在的高分贝,让其他游人说话都不得不提高嗓门儿。游人受不了还可以绕开,可公园附近的居民,要日复一日地面对,往往叫苦不迭。近两年,这种扰民噪音得到大幅整治,据北京日报报道,本市很多公园都已启动降噪行动,打造区域静文化,卓有成效。不过,随着公园里越来越清净,像天坛祈年殿长廊上唱歌的、唱戏的、遛鸟的不见了,景山合唱团改为周六周日在景山后山唱了,也有市民担心,老北京的味道会不会就此淡了。
热爱北京的人们都希望京味儿能像茉莉花茶,浓淡皆宜,沁人心脾。京味儿是一种复合的气质,自信从容之外,还要有闲适、沉稳、大气、包容和创新。最重要的,是北京人重礼数,自得其乐的同时绝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一种宝贵的传统,需要传承,也值得深思。
旧时,四合院内外,一砖一瓦都得干净齐整;大小杂院,人多物杂却也不妨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今,公园里的丝竹声、老人们负曝闲谈的笑声,踢毽子、抖空竹的健身活动,无疑都是北京味道的传承。但在像天坛北海这样一些兼顾文化遗产和公园双重身份的场所,过分的热闹与喧嚣,确实不相宜。在其间的娱乐活动,自然要守规矩。老舍先生在《正红旗下》里说:“在北京做买卖都得有规矩,不准野调无腔。”自己个儿吆喝畅快了,让别人不舒服,就是野调无腔,可真不是老北京的真味。
公园,是展现一个城市气质的重要场合;北京的公园,无疑也是展示京味文化的舞台。但在公园里,能不能尽显北京人知礼通达的高素质,可就要看每一位北京居民的表现。噪音污染谁都不待见,咱们能不能通过自觉的行动,让更多人体会北京味道的美好?当然,老人们喜欢到公园怡情养性,愿意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是值得点赞的。但高分贝的噪音,肯定是不和谐因素,绝不是北京的真性情,相信大多数在公园锻炼遛弯的老人们,也都希望耳朵根子清净一些。想高声歌唱、想舞动青春,政府正在为给咱提供更好、更适合的场所,比如社区服务中心、开放的各类公共场馆。咱们自己,应当秉持老北京的风格,多为他人着想,大喇叭、大广播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合。惟愿新老北京人,都珍爱北京味道;惟愿公园里,人景交融,如画如诗,真正让人身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