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何银萍苦心传艺:每次考核学员 后背至少要破皮一次
“做医生,不仅要技艺高超,更要有医者仁心。我总是坚信,产品、技术再好,也只是做到了1%,还有99%在于从业者的德行。”这是何银萍的“初心”,也是她始终践行的从医准则。
12岁学医 祖传技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银萍的父亲是残疾军人,作为小女儿,她对父亲的记忆就是从“咚咚”撞墙声开始的,“他全身都是伤病,几乎不能独立行走,身体比天气预报还准,一到阴天下雨,就疼得撞墙。”
从5岁开始,何银萍就常跪在床上给父亲按摩腿脚。当医生,给父亲减轻病痛,是她的第一个职业理想。12岁那年,何银萍就利用放学时间跟着前辈学习中医。4年后,这个勤奋好学的女孩子就被师傅挑中作为助手跟着出诊,并成为何氏正肌术第六代传人。独立行医后,何银萍继续博采多名国医大师之长,将何氏祖传技艺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何氏通络开结术”。经过审核,该项目在2017年被正式确立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采访时,何银萍拿出脊椎构造图给记者讲解通络开结的原理和解决方案,“正骨要先正肌,人体是骨肉相连的,骨和肉在结构上紧密相连,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我们绝不动骨头,只是把骨头周围的结节打开,通过肌肉和韧带的放松,减少对骨头的牵拉,帮助骨头自然归位,以此来减缓病痛。”
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是何银萍最近新增的患者之一。2018年12月13日,塔迪奇慕名前往何银萍所在的北京轩辕国医堂,“刷牙都抬不起胳膊了,医生让我动手术,我非常犹豫。”深受网球肘、腰背疼痛之苦的塔迪奇告诉何银萍。何银萍为他做了3个多小时的通络开结,治疗结束后,塔迪奇开心地说:“从此中国中医又多了一位代言人!”今年1月28日,塔迪奇又乘飞机到北京找何银萍治疗腰疾。何银萍为他做完通络开结后,塔迪奇特别感谢,“这是我做过的最有效的治疗!”
每次考核 学员做完后背至少要破皮一次
2000年,何银萍创立了北京何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004年又创办了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2017年成立北京轩辕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至今已经手把手带出100余名弟子,上千名技师。她始终坚持每一个技师学成后、入行前必须在她的后背上进行考核,“把我当成客户,把全套手法在我后背上操作一遍。”
每天都有人给自己按摩,听上去好像很美,可实际上每次考核,都成了何银萍的“受难日”。“每次考核都是十几名学员轮流做,每一名学员手法的熟练度、力度不同,做完后背至少要破皮一次。”常年下来,何银萍的后背上全是疤痕,以致于她只能趴睡。“考核结束换衣服的时候,跟揭皮似的疼。不敢躺着睡觉,要不起床的时候,床单总会粘在背上……”也有徒弟劝她,不用总是在她的背上给新弟子考核,让她在边上看着就行,但何银萍不肯让步,“要考察新弟子手法是否准确,必须亲身感知,才能知道找穴准不准、力度够不够、手劲稳不稳。光看的话,没法儿给他们纠正。”
从医以来,何银萍义务举办近百场健康课堂,定期带着技术骨干走进10余家敬老院,为老人们义诊、保健,还是“医疗扶贫黔西南试验区专家团”成员。去年,何银萍开发了一套“5分钟家庭亲情互健手法”,打算到社区免费教授。“每天再忙也能拿出5分钟时间来,希望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式亲情按摩,来增进沟通和爱护,同时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正因为技艺精湛,又热心公益,乐于回馈社会,何银萍多年以前就当选海淀区政协委员,前年还荣获海淀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并成为海淀区妇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