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看我爸写我的文章 亲密关系中最值得学会的是拒绝
“我从来不看我爸写我的文章。”这句话出自《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作者的儿子虫虫之口,是一位稚子被“卖”时最真实的坦露。
晓起
资料图 王金辉 制图
“我从来不看我爸写我的文章”,讲的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看文章。这文章又非同小可,是围绕虫虫写的,而且写的人是他最亲密的爸爸。爸爸写儿子,一点也不鲜见。怀有好奇心或焦虑感的读者或许有兴趣了解,但是虫虫一点也不以为然,直接拒绝成为这样的读者。不是说他没有好奇心,或者没有焦虑感。面对此类文章,他只是采取了特殊对待——自动屏蔽。
“我从来不看我爸写我的文章”,这一句话,我很喜欢,喜欢这句话的否定性。作为一本育儿书,正常的逻辑是作者分享给读者,为人父母,我们能做什么。十有八九都是肯定性的内容。在这所有的肯定性肯定完之后,作者竟允许自家的儿子,用一句否定性的句子作结。不看,而且是从来不看。
“从来不看”,顷刻间取消了“成长记录”的行为正当性,我只能表示“好伤啊”。这是一种毅然决然的拒绝姿态。然而这句“很伤人”的话,作者却不以为意地抄录了下来。这样真的好吗?
嗯,这样真的很好。可以说,这句话成了整本书的“点睛之笔”。一个自称是“虫爸”的爸爸写了这样一本足足有三百页的小书,如同一条拖着长长身躯的虫。虫虫的这一“点”,使得整本书都活了起来。一条虫,变成了一条龙。
拒绝,是亲密关系中最值得学习的一课。当我们听着虫爸的一面之辞,听他如何如何育儿。虫虫以自身最舒服的一句“从来不看”回应了他,也在无形中给了大家最好的育儿结果,那就是作者养育出了一个会拒绝的孩子。拒绝,包含着不愿意,可能是不愿被牺牲,也可能是不愿被浪费,这是一种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量,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自利行为。孩子之所以会拒绝世人眼中交口称赞的育儿文章,想必是他拥有比之更有意思的东西,愿意在后者的上面消磨时光。这恰恰证明了作者曾经写过的一篇题为《孩子,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的文章所言非虚。我们可以从一个孩子身上,来确知一位爸爸或是一位妈妈的为人到底如何。如此,这本书便有了看的理由。这算不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呢?
其次,虫虫的这句话应该是出于他爸爸的邀请,然后他欣然应允。邀请,是亲密关系中另外一堂值得学习的课。那他自然知道,自己的这句话会随着这本书的出版传播开来。我就是被洗脑的其中一位。需要提醒的是,写在封底自然也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而这本书正是“写我的文章”的结集。那么虫虫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也算是“瞥”了这本书一眼。他大概会记住其中的一句话,那就是他自己写的话。细究起来,就是他“看”了“他写的他爸爸写他的文章的结集的简短书评”。这句否定性的话,便这样不攻自破了。
但,这一句话他会记住很久很久吧。有人说,有时一本书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只是这个人记住了其中的一两句,然后受用终生。或许,在虫虫发现这一句话被他爸爸接纳并被印在封底的时候,他便会再一次意识到并相信,人是可以拒绝的。我想这是一堂最微小的,也是最有力量的亲子课。
说到我。我其实也从来不看我爸写我的文章,因为他压根就没写过。但是在我成年之后,曾几次主动地与他攀谈过过往,也算是他在“写”我。我想有机会,可以邀请我的爸爸多讲讲他眼中我的小时候。
(原标题:我从来不看我爸写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