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响乐团推动“首都市民音乐厅”走进京津冀 抓拍精彩时刻
尽管新年将至,不过对于北京交响乐团来说,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才刚刚开始。2019年1月1日,一年一度的由北交担纲的新年音乐会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接下来到正月十五前,一系列贺岁演出将为首都市民带来高水准的节日文化盛宴。
每年新年音乐会既是北交吹响新一年演出季的号角,也是对过去一年成果的总结。对于北交来说,2018年最为难忘的并不是在世界各地大舞台的成功表演,而是在京津冀三地或社区活动中心、或高校礼堂甚至露天举办的数十场“首都市民音乐厅”演出。在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们看来,送高雅艺术进社区下基层,是种使命感。
作为“首都市民音乐厅”项目的媒体协办方,本报官网组织网友参加了其中的多场活动,从现场热烈反响来看,这一“百姓身边的交响乐”项目实至名归。
公益演出三方搭台,送高雅进基层
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高雅艺术场所欣赏交响乐,但如果将高雅的交响乐送到家门口,想必没人会对此拒绝。
在首都市民音乐厅启动仪式上,北京交响乐团将演出摆进首都图书馆,现场座无虚席 陈晔华 摄
自“首都市民音乐厅”项目启动之日起,主办方便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为市民欣赏高雅艺术买单,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菜”,有效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这一创新合作模式,也让这项公益演出活动逐渐成为“文化搭台,企业唱戏,老百姓受益”的文化惠民工程。
通过开展“首都市民音乐厅”品牌活动试点工作,主办方不仅为在全市开展的基层精品演出购买试点工作摸索经验,更为全国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可借鉴的推广样本。
指挥家谭利华执棒北京交响乐团在北宫森林公园为当地市民奏响乐章 和平 摄
此外,从今年开始“首都市民音乐厅”不再是一个仅限于北京地区的文化惠民活动,而是作为“北京品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开始覆盖三地,在文化艺术协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地百姓共享“身边的交响乐”
“首都市民音乐厅”是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交响乐团、朝阳区文化委员会和首都图书馆共同发起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两年多来,北京交响乐团已为此出演138场,覆盖全市及天津、河北部分地区,足迹遍及学校、图书馆、文化中心、影剧院、社区、部队、福利院等,被称为“百姓身边的交响乐”。
文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天然纽带。随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这一区域也开始进入文化整合时期,相通的历史文化基因又促成三地共同的审美。
今年,“首都市民音乐厅”公益演出首次走出北京,在唐山拉开了“首都市民音乐厅”京津冀之行的序幕
“首都市民音乐厅”在京津冀取得热烈反响,体现出三地共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而这一流动的“音乐厅”也由此升华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新体验、新标识、新名片。通过在三地艺术协作,潜移默化之间,三地文化凝聚力得以不断加强。
文化协同发展,或创演出惠民新模式
北京交响乐团推动“首都市民音乐厅”公共文化品牌走进京津冀,既是文化协同发展成果的宣传展示,更是推进三地同心同力的重要渠道。
北京交响乐团和中关村第二小学金帆交响乐团联袂演出约翰施特劳斯的《皇帝圆舞曲》,谭利华通俗易懂的讲解、精确到位的指导,为观众呈现出专业级别的排演全过程
基于“政府+专业院团+公共文化机构”的成熟运作模式,北京交响乐团获得了与京津冀政府文化部门、公共文化机构、交响乐团体以及当地观众合作、交流、演出的机会;并为三地联动的剧目演出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剧场统筹平台、融资创业平台等多功能、多类型平台孵化和建立提供了成熟样板。
虽然场地条件有限,但能近距离欣赏交响乐团排练,让闻讯而来的北京霍营居民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阎璋 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性窗口期,今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起步之年, “首都市民音乐厅”走进京津冀,将以艺术互动激活文化协同的基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全新文化格局、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