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论坛报网互动

北京四季青镇社区活动改线上报名 北晚读者跨区体验“常青”文化

2018-12-02 22:58 北京晚报 TF017

照例来说,过了小雪节气,北京的基层文化公共服务工作,除了在后面元旦春节期间举办些贺岁活动外,一般也就不折腾了。毕竟窗外的最低气温已低过零度,天一冷人就爱猫冬,社区布告栏里的通知消息都没人看了,即便有“好戏”如何广而告之都成了问题。不过这也并不绝对,比如北京海淀的四季青镇,地区文化活动便搞得有声有色。

作为“文化四季”的精选活动,西式烘焙课每次名额几十秒被抢光

几位年轻人每周都会潜心琢磨本周新活动的推送

烘焙课、相声演出、钉子画制作、智能家居体验……不光是传统的带大伙儿唱歌、跳舞、看曲艺看大戏,更多适合不同年龄,四季青社区文化中心还针对不同人群的“垂直”定制,用文化活动被开发出来,并用如今老少咸宜的“微信和客户端”的传播方式在各个社区圈粉。与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比邻而居,海淀四季青的当地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互联网”意识也很强。

2018年11月30日,北京晚报对活动进行报道。

近日,本报官网部分网友应邀前往四季青镇参与当地举办的文化活动。区别于以往的统一出发,统一目的地的“集体采风场”,这此次活动采用“订单式”报名,通过关注当地政府主办的“文化四季”微信、app平台,网友自选感兴趣的活动在线报名,可“跨区”参加。几场活动下来,参与活动的本报网友纷纷表示,回家后得跟自己的街道社区好好介绍一下四季青镇的这种新玩法。

从大喇叭到宣传栏再到新媒体

基层文化服务插互联网翅膀

地处海淀西部地区的四季青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变化翻天覆地,昔日的田园早已被高楼大厦覆盖完毕,但乡村时代留下的文化基因被好好保存了下来。

过去,镇里举办文化活动靠各村大喇叭接力喊,后来农田变社区,又改成在布告栏里广而告之。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居民娱乐手段日益丰富,镇上组织的文化活动逐渐曲高和寡,应者寥寥,“队伍不好带了”让当地基层文化工作者颇感头疼。

虽说如今组织文化活动主打小而精,但组织专业演出团体进社区,给几百人演节目,这样的大场面每月一场。

如何破解难题?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在哪人就在哪。既然找到了解题的方程,从去年开始,四季青镇便积极推进、探索“互联网+文化”新模式,建立“文化四季”微信公众号和APP平台上网“圈粉”。通过为镇里居民定制文化惠民活动,发布实用资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精准化和普惠化。现在,“文化四季”双微平台每天推送地区新闻、惠民信息、活动招募、四季青故事等内容圈粉,镇里的大事小情一手掌握。内容实用有有趣,关注度自然蹭蹭涨。

据四季青镇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截止11月,两年来,微信及客户端平台共推送信息:2000余条,64万人次阅读了1250万余次,线上报名250余次,报名人数达5万余人次。

从“大而全变小而精”

文化惠民一人一剧本

有了“粉丝”关注后,镇里便进一步开始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特点举办有针对性的线下文化活动。每周一,“文化四季”两微平台都会发布至少3场以上的惠民活动,并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后续活动策划。如此,参与活动的市民自然也从过去的“盛情难却”变成如今的主动参与。

参与活动的本报读者不忘给广场舞大妈们拍摄“定妆”照,也算礼尚往来

据了解,四季青镇举办的全民读书月“寻找读书人”活动,两届在线上共吸引5万余人参与;开展“文化四季青⋅家乡山水情”书画展线上互动活动吸引近万人观展、讨论。

在四季青西郊机场社区活动中心,老师带着居民绘制帆布包,既个性又环保

用互联网形式丰富和拓宽地区群众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从原来宣传栏告知方式,变为足不出户尽在掌握,插上互联网翅膀后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冬天里也能文化常青。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曹小彧 读者田辉 狄辉 张六成 曾国全 摄

编辑:TF017

分享到

四季青镇有垃圾分类小区41个,明年覆盖率将达90%以上

北京海淀四季青:文化服务四季常青

四季青西平庄村无照摊贩生意火爆 “管理者”准时收钱每摊20元

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升级,“中国制造”是底气

水土保护给力 北京金秋增色,京郊美景背后离不开无名者添彩

进博会朝阳区亮出新家底 “两区建设”开启开放新格局 再向世界发出投资“邀请函”

驻华使节组团“为国带货”,进口“尖儿货”网上开馆主打性价比

首场北京援藏直播带货活动下单多多 助力农牧民脱贫

寒潮之下要两条腿走路,新电商赋能便宜有好货,“拼品牌”爆款这样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