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巴伦博伊姆:来自旧年代的使者 捍卫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传统
国家大剧院“醇萃古典”系列在上周迎来高潮,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与柏林国家管弦乐团在柏林爱乐乐团之前率先在北京观众面前亮相,在现场的观众之外,大量乐迷通过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观看了实况直播。而曲目除了连续两晚的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之外,还有第三天的舒伯特和贝多芬交响曲——清一色的交响曲作品,没有协奏曲,没有独奏明星,但刚刚度过76岁生日的巴伦博伊姆却凭借一己之力,为剧院秋冬演出季舞台留下了深刻的风格烙印。
作者:许渌洋
牛小北 摄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巴伦博伊姆都像是来自旧年代的使者,在经典交响曲作品演绎风格五湖四海、兼容并蓄的今天,他始终与那种轻盈、迅捷、灵动的当代风格无缘,顽强地抵抗着时代的潮流,在势不可挡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捍卫着其所信奉的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传统,无论是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还是布鲁克纳,都仿佛被投入上世纪50年代前的历史洪流,如今巴伦博伊姆与他的乐团把这股洪流带到了北京。只消听一听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那绵长的起始乐句,《第二交响曲》第二乐章那隐忍深沉的低音弦乐吟唱,或者《第三交响曲》首乐章乐句的第六拍上浑然有力的重音,那种鲜明的德国风格可谓呼之欲出。
在第一晚,巴伦伯伊姆先是带来了一个朴素而甜美的勃拉姆斯“第二”,有着古希腊雕塑般的凝重和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抒情,充满磁性略带沙哑的中低音声部填平了旋律线条间的重重沟壑,让巴伦伯伊姆如愿呈现出他所始终追求的那种精湛自然的连奏(Legato)。如果说有些遗憾的话,那就是比起柏林、维也纳爱乐等明星乐队,柏林国家管弦乐团在技术质素上有所瑕疵,比如铜管不够稳定,整个乐团的管弦乐肌体稍显瘦弱,这直接影响了“第二”终曲乐章的表现,同时也让下半场的“第一”显得缺少的动态爆发力和戏剧性推进感。
不过这些问题在第二晚得到大幅改观,乐团的演奏更加专注,巴伦伯伊姆以无比崇高的意念驱使着第一乐章挥洒出无边的热情骚动,以及巨大吞噬感的暗黑时刻;邝美的行板乐章,有着扣人心弦的静谧;随后的第三乐章巴伦伯伊姆以高超的速度和力度运作让旋律层层泛起,以精心安排的呼吸编制出弹性起伏的乐句;终曲则多少出现了前一晚的情况,乐团的肌体抑制了管弦乐幅度的爆发,好在勃拉姆斯这部最不流行的交响曲在敏感而微弱中结束。
第四交响曲中巴伦伯伊姆延续了整个勃拉姆斯系列中所全部优点,也许不够光鲜,不具备官能刺激,但整个演奏被一股浓烈的怀旧气氛所笼罩,宛如旧时代遗物。巴伦博伊姆擅长在每一次结构反复时提供微妙变化的音乐意味,这在“第四”中显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末乐章著名的帕萨卡利亚和尾声时,富特文格勒的魅影若隐若现。
而这种怀旧的气氛在最后一晚达到了顶峰,在追求清晰明朗的音响效果的今天,巴伦伯伊姆朦胧的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显得别具一格。而在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再次证明巴伦伯伊姆那种根植于德国指挥学派,对速度和结构的灵活控制并且对音乐意念探索的热衷,以及对宏大叙事的执着追求。就像舒伯特交响曲中那悲壮的发展部动机一样,巴伦博伊姆留守着旧风格消逝后的最后余晖,即便转瞬即逝,却无比耐人寻味。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