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大师巴伦博伊姆来京 高度评价中国观众还想把音乐厅“搬走”
11月18日至20日,时隔七年,指挥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带领“亲兵”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重回北京。作为国家大剧院2018“醇·萃古典”系列的重头戏之一,巴伦博伊姆和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一次长达三天的与古典音乐的对话。
前两天,音乐家们为观众奉献了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今晚,巴伦博伊姆带乐团奏响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和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昨晚演出结束后巴伦博伊姆给予了中国观众极高的评价:“我去过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世界上很多地方,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年轻观众,而且他们的素质都很高。难以置信,在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如此庞大的年轻受众,他们太棒了。”
其实自从11月13日抵京开始,巴伦博伊姆一直在亲身体会着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这位阔别七年再度来访的指挥大师此次中国之旅注定充满了惊喜和欢乐。11月16日,巴伦博伊姆第一次踏入国家大剧院的大门起,“我知道你们对这个建筑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来的人来说,这就是个奇迹!”走在国家大剧院“蛋壳”的穹顶下,76岁的指挥大师满是好奇和赞叹。
在安排演出的同时,大师“忙里偷闲”,品尝了美食,也游览了故宫和颐和园。红墙黄瓦、雕梁画栋,东方古国的神秘悠久的画卷徐徐展开。当听到某个建筑或书法作品诞生于哪一年时,巴伦博伊姆立刻反应道:“那离莫扎特出生还有六年”、“那个时候海顿还在世”……北京城的古老历史让巴伦博伊姆感慨良多,它的现代、专业和活力更深深触动了这位叱咤国际乐坛的指挥巨匠。11月18日首场演出开始前的公开排练上,巴伦博伊姆对大剧院音乐厅的声音效果赞不绝口,他幽默地打趣身边的工作人员:“我能把你们这个厅搬回柏林去吗?”
当天,海淀金帆乐团的部分学生现场观看了排练。“指挥家排练时很细腻,他很注重细节和重音记号。”一位司职单簧管的同学表示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排练中,我也要认真查阅每一个音乐术语,更加认真地对待乐谱。”巴伦博伊姆对音乐的处理渗透到每一个小节,甚至会要求乐团反复十几遍演奏同一段旋律,一丝不苟地打磨每一个细节,也正是因此,巴伦博伊姆与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合作高度默契,他精致细腻又带着“帝王”般迫人气势的指挥功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北京,像这位同学一样,“懂”巴伦博伊姆的观众很多。“大家确实能听懂音乐,能够跟着旋律一起感受。”演出前,巴伦博伊姆特意要求返场时提前把观众席的灯光打亮,以便更好地看清观众的反应。放眼望去,黑发的观众眼神热情而专注,与台下一片“白雪”的西方音乐厅相比,别是一番令人鼓舞的景象,“我去过美国、日本、欧洲以及世界上很多地方,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年轻观众,而且他们的素质都很高。难以置信,在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如此庞大的年轻受众,他们太棒了!”
七年前,巴伦博伊姆曾经来到北京,那时,他的精湛指挥还只是一场属于古典音乐界专业人士的狂欢;七年后再访北京,三场音乐会已然一票难求。“七年前我听巴伦博伊姆,也是像今天一样坐在舞台侧边,但那时候身边几乎没人,可不像现在一样。”一位乐迷在音乐会现场告诉记者,“才过了几年,票就这么难抢了。这次我还是在侧面,但只能坐在临时加座上了。”
城市文化素质的提升来源于文化机构和艺术家们日复一日的普及工作,他们把世界顶级的演出请到观众的家门口,让北京与世界文化同步,也让古典音乐流淌在城市的血液中。于是短短几年间,古典音乐的受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群体的年轻态,正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